近年来建筑界铺天盖地的BIM宣传正在让BIM一词变得令人望而生厌。虽然它代表着建筑业向数字化强势转型的积极力量,但它也变成了一个被误用和滥用来向用户描绘各种愿景,从而导致失望和挫败感的词。
BIM爆红以后,销售商们卖BIM,领导投标输给了处处打数字牌的对手后,催促团队快快给我来点儿BIM ……很快,咨询顾问们也纷纷现身,帮你完成BIM实施,重新定义你的工作流程,然后把BIM的好处说得天花乱坠,尽管他们可能没用过BIM,或者只是想跟客户多要些钱,尽管其实客户以前的工作效率可能更高。
在这个过程中,心存疑虑的人们要么保持中立,要么因循守旧;反对者们消极抵抗,尤其在他们没有感受到对技术有特别需求的时候;而坚信者则冲锋在前。至于那些在队尾慢慢悠悠拖后腿的,他们开始很让人担忧,但是后来人们意识到,这场角逐中必定将有人沦为牺牲品,而被淘汰的很可能包括那些不愿参与其中的人。
当然,怀疑者和反对者如此表现,并不仅仅因为他们更习惯2D和纸质文件,他们也不相信技术真的管用,或者说,他们认为BIM不会超越“小众的爱好”,而形成规模化发展。而整个事态的发展,事实上与建筑业对技术要求的发展也相互吻合。随着以“一切皆数据”为核心的讨论的出现,BIM疲劳开始产生。
那么为什么必须克服这种对BIM的厌倦呢?首先,它的出现源于我们对于行业挑战的错误定位,其次,技术在过去通常都无法带来可以规模化应用的成果。
错误的挑战
BIM目前的核心是对于BIM政策的遵守,而不是业务/行业的改善,而后者才应该是真正推动BIM的原因。拥有BIM的往往并非企业,而是CAD和设计团队,这是一种倒退。因此,力图融合如估算等等更多学科,或汇总行业内更有效信息的努力经常阻碍重重。而且,在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里,大多数人对于自己的责任喜欢“点到为止”,而不会太在意我们做的更多,或是换种方式去做会为后续流程省去多少工作。
在BIM level 2里加入新的技术以及程序的简化,从而实现在文件层面的工作,也就是说,我们将信息放在数据容器中进行处理和保存,这个容器就是我们所说的文件,或者更确切的说,是模型。模型就是我们交互和处理的单位,而其中很多模型是重复的,指代的是工程项目中不同领域的相同模块。模型只能通过可视的方式进行分享,相关的管理因此变成了一项复杂的体力劳动。在很多情况下,即便是最简单的工作也可能会涉及到多方协同,需要不同领域的人员录入信息,这一过程因此变得辛苦又低效,这可能会导致疲劳和挫败感。而且,我们的模拟模型可以做得详尽而值得信任,但到了有一定规模的商业案例时,通常要非常努力才能证明它能带来的好处。
BIM商业案例
案例研究显示出了BIM在成本节约上可以达到的效果,其中大部分案例来自客户,他们有更完善的信息,能在过程初期做出更好的决策,从而帮助证明BIM的价值。 我们的分析和经验表明,BIM在商业机会上仍大有可为,切尔西河大桥翻新案例就证明了这一点。
在切尔西大桥项目中,技术的应用聚焦在了过程的优化上。事实上,有7,900个待管理的任务基本上是相同的,因此从传统方法转换为倚靠技术进行管理的数字工作流程就变得顺理成章。最后,该项目节约了相当于9%的项目成本,投资回报率达到了软件和配置成本的30倍,做到这些后,为什么用BIM,或更准确地说,为什么要数字化,就显而易见了。事实上,考虑到交付的记录能够证明整个过程,并且可以在数据层轻松地进行分析,这意味着交付的成果实际上已经超越了BIM Level 2。
现在我们有一份详细的清单,列出了基于BIM的数字世界能带来什么好处,而且,考虑到人们出于本能,都希望能让我们的业务更进一步,而并不是简单地得到执行的结果,不断地提高和证明执行的好处,会帮助降低这种厌烦感。
技术应该让BIM相关的工作变得更加简单,而且能轻松得到更好的结果,而无需管它是BIM还是GIS,垂直的还是水平的,一个单元还是很多单元。它的核心应该是一个相联通的数字化世界,我们能更快得进入这个世界,而且其中有我们日常生活中想要的更加丰富更加详细的信息。如果这样的话,疲劳从何而来呢?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装饰BIM应用
返回版块1659 条内容 · 11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BIM如何玩转全装修个性化设计?设计师都要看现有的全装修设计模式在推广中存在很多缺陷,没能从根本上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而全装修的推广又迫在眉睫,因此全装修个性化设计模式的研究得到广泛重视。将BIM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技术引入全装修的设计阶段 ,通过其强大的协同设计、可视化等功能,在设计阶段就可以建立包含用户全部装修信息的三维模型,为后期进行统一采购和施工提供了极大的便利,通过实例应用展现了其实现的功能,验证了全装修房个性化设计的可行性。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