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成本千千万,如何准确去核算?
刚接触项目成本核算的造价人员,常常会感觉项目成本类别多,具体分类很难说清楚。以我个人经历来看,对项目发生各种费用的认知有三个阶段:一头雾水、抓耳挠腮、柳暗花明。 接下来我将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谈谈项目成本核算中,大多数人都会忽略的几大误区,帮助大家少走一些弯路。
“税”不一定是税,可能是“费”
项目成本核算中,税和费是避不开的话题。 “税”主要指的是增值税,“费”包括的内容就比较多了,主要有人工费、材料设备费、机械费、周转料具摊销费、分包工程费、现场经费等。
那么二者如何区分呢?有人说,简单啊,顾名思义,看名称就一目了然了。可真的是这样吗? 譬如印花税,它虽然名称里有“税”,但不属于增值税,而是属于现场经费。类似的还有增值税附加: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这些“税”也都是“费”。
“人员工资”不一定是间接费,可能是直接费
大家都知道,员工薪酬属于项目现场经费的间接费,那么材料人员、安全人员的工资也属于这个范畴吗? 一般来说,材料人员的工资会归入到材料费里,安全人员的工资会归入到安全费用投入,类似的还有现场保安、门卫人员,他们的工资也可入到安全费用中。
“分包费”可不是劳务分包费,而是专业分包费
相信大部分的造价人员一看到“分包”字眼,就自然而然的想到劳务分包,毕竟我们接触最多的就是劳务分包合同。这里必须要强调一下,在成本核算中,劳务分包费用划归为人工费,专业分包费用特指专业分包工程费用,二者有本质的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关于税金成本核算问题
根据《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附件1《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实施办法》规定:
第二十二条 销项税额,是指纳税人发生应税行为按照销售额和增值税税率计算并收取的增值税额。
第二十四条 进项税额,是指纳税人购进货物、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支付或者负担的增值税额。
那么,应纳税额计算公式:
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
简单来说,作为承包方,销项税就是给发包方开票缴纳的税,进项税就是下游的分包方和分供方按照结算金额提供的发票税额。
所以这里就存在一个
误区
:
在成本核算中,税金的成本是以给业主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额,还是以含税的分包分供成本进行核算呢?在我看来,其实就是一个统计口径的问题。目前推行的“价税分离”,主要是便于财务核算实际税负金额。可以试想一下:分包分供方的税金施工方就不承担了(不需要支付了)吗?增值税作为流转税,需要核算增值金额。一般来说,项目利润和所承担的税负成正比关系。
看了这些,对于工程成本核算,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相信第一次和财务部门核对过成本的造价人员肯定都会有一个感慨:原来自己所认为的成本并不是真正的成本,对于过去的成本认知有不小的颠覆。
有人说,你这是一家之言吧?这可不是我瞎编的,有切实的理论依据。不信 大家可以查阅相关文件:建标[2013]44号文—住房城乡建设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建筑安装工程费用项目组成》的通知、施工单位的《成本核算分析指导意见》、《现场经费管理指导意见》等。
那么,我现在就谈谈关于项目成本核算的大致内容,总体来说可以分为
直接成本
和
间接成本
两大类。其中,直接成本是指完成工程实体所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分包工程费、其他直接费等;间接成本是指为组织管理在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管理人员工资和现场管理费。
直接成本
指的是纯劳务分包工程人工费,包括人工费、中小型机械费、消耗材料费(如焊条、切割片、螺钉等)等,不包括专业分包及扩大劳务分包。
工程量:现场收方数量,具体根据劳务分包合同约定的计算规则;
分包单价:一般是公司发布的分包招标限价或者当地劳动市场询价;
指的包含施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构成工程实体或有助于工程实体形成的各种原材料、辅助材料、构配件零件和半成品、周转材料摊销费用。
主要材料和辅助材料按当期实际消耗量和采购单价核算,一般是在材料盘点并与供应商核对无误后计入。周转材料摊销费用根据前期策划方案中的周转料具种类、数量、使用时间、提供方式确定。
包括自有和外租机械两种,前者需要核算发生的折旧费、大修理费、经常修理费、燃油费、司机及维保人员工费等;后者主要核算租赁费,根据租赁合同约定计取成本。
指的是除计入人工费的纯劳务分包之外的其他工程分包费用,主要包括专业分包及扩大劳务分包两种模式。
主要包括临时设施费、安全生产费、文明施工费、检验试验费、工程保险费、竣工资料编制费等,如果项目部租房办公及住宿,房租费用也属于其他直接费的范畴。
间接 成本
指的是项目管理人员的工资薪酬
(成本占比较大)
,一般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职工教育经费、过节费等。另外,厨师、司机、清洁工等辅助后勤人员的工资也会归入这部分成本,但是安保人员(门卫)工资可能会有一些争议,有的公司会划入到安全生产费用,不过对总体成本影响不大,无须细究。
主要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车辆使用费、财务费用、其他费用。财务费用一般有保函(预付款保函、履约保函等)维护费,其他费用一般有前面提到的印花税、增值税附加等。
通过上面的项目成本介绍,相信大家心中应该有了一个基本的成本框架,不会再对项目成本傻傻分不清了。不过,也许还有人心存疑惑:这些东西应该属于财务管理的范畴,和我们做成本管理有很大关系吗?其实,这个就存在另外一个思想误区了,
以我的个人经验来说,项目成本核算和财务核算是分不开的,成本管理人员不了解一定的财务基础知识,是很难搞懂整个项目成本体系的。
工程造价改革方案的出台,势必引起施工方对成本管理的重视。项目成本就是施工方的底牌,如果没有详实的成本数据做支撑,一切都无从谈起,关于预算报价、盈亏分析,更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对于成本管理人员来说,项目成本千万种,如何区分第一重。
所以,需要知道项目成本的基本构成,理解各类费用的基本定义。在工作实践中炼就“火眼金睛”,明辨税费,在成本归集中,“恺撒的归恺撒,上帝的归上帝”。
最后,套用胡适先生的一句话:少谈一些想当然,多研究一些政策文件。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