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的存量时代下,城市更新的实践类型愈趋多样,如工业区域更新、滨水区域更新、社区更新等等,此外,还有一种极为有趣的更新类型,即历史文化城区或者街区的更新。除了涉及片区城市功能提升、文物及历史建筑保护、公共服务与基础设施改善、公共空间与交通组织优化、居住条件改善等常规更新问题之外, 历史文化城区或者街区更新的关键特点在于传统文化延续与当代文化重塑共构。
对其更新的讨论应该紧紧抓住这条暗线,将空间、功能、活动以及人有机联动,真正落实社会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的深度共构。 本文以张掖大佛寺片区的更新研究为例,探讨历史文化城区或者街区的更新模式。
古丝绸之路重镇张掖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张国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 古称“甘州”,是甘肃“甘”字的由来,历史上的张掖市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是河西四郡之一,历代中原王朝都将其作为在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活动中心。如今,其咽喉作用丧失而日渐衰落。
“一带一路”政策带来新的契机,重构“新丝绸之路”的国际经济文化交流平台成为其目标。 此次更新研究通过深度梳理其禀赋资源,明确依托自然资源影响力重拓人文资源影响力的发展策略。拥有世界最大室内木胎泥塑卧佛的大佛寺无疑是文化影响力引爆的核心要素,更新聚焦之但未限于之,通过大佛寺保护及周边地区延展更新重塑张掖地域文化特征,驱动新时代城市经济发展。
相较其他类型的更新设计,历史文化城区前置分析模块应该特别注重: 整体格局、文化资源、文脉风貌三大模块,这些内容深度影响着其场地的文化性格。
从整体格局来看,老城区基本延续了甘州城“一水相环,方形城池;左文右武,东观西寺”的大体格局和轴线结构,城市中重要建筑也存留至今,但作为边界的甘州城墙仅在东北角有部分存留。同样显而易见的是,如今老城内的城市道路虽然依旧如甘州城一般规整方正,但更次一级的街巷空间已经被破坏,造成原有的城市肌理的缺失。
作为历史上的西北最为重要的驿站之一,张掖市老城区内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并可以大致分为“佛”(大佛寺、西来寺、万寿寺等)、“军”(高总兵府、古城墙等)、“民”(古民居、粮仓等)、“商”(山西会馆、民勤会馆等)四个主题,体现出了其作为西部边塞重镇所独有的特点。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佛”一类的佛寺宗教建筑。张掖历史上佛教文化历史厚重,作为佛教东渐的重镇,享有“西部佛国”的宗教地位,作为西夏时期国寺的大佛寺更是有着全国最大的木胎泥塑卧佛像,因此佛教文化对于历史上张掖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在对老城区内资源分布的调研过程中,不难发现,其历史遗存资源点虽然数量较多,但分散不成规模,可达性不佳且缺乏合适的联动模式。在老城区内的居民或游客往往难以通过这些历史遗存想象出原有的城市格局意向。
张掖地区的历史建筑有明显的河西地区建筑特点,以民居为例:其屋顶多用卷棚、平顶,起坡较缓,端部有特殊的结角做法,屋面做法多用草泥,或使用方砖,建筑以灰色调与土黄色调为主。
之前提到,卫星图上能够明显看出甘州城的城市格局,与此不同的是,从近人的尺度来看,如今老城区内的风貌并不能让人明显得感受到张掖地区独特的建筑特点。 风貌总体上是名城文化脉络多,但风貌特色不鲜明。
历史文化城区或者街区更新的另一重要工作在于更新范围的划定。以大佛寺片区为例,对其更新不能仅聚焦寺庙本身,而要在前述的分析之后,不断明确更新的范围。首先,对张掖老城区中文化资源的分类中提到过, 张掖的历史文化遗存中,最为重要的当属“佛”一类的佛寺宗教建筑。 而老城区内最为重要的三座佛寺——大佛寺、万寿寺及西来寺,所辐射覆盖的老城东南片区,也是老城区内文化资源最为集中区域。
其次,进一步梳理三寺共构区域范围内的历史资源、公共空间、建筑风貌、建筑功能、街道肌理、可改造模块等条件,清晰可见,老城区东南片区之于张掖的重要性,之于大佛寺的重要性,更新潜力很大。
最终,确定该东南片区为张掖大佛寺的核心更新范围,其更新的成功将充分带动整个老城区的高质量发展。
明确了核心更新范围之后,历史文化城区或者街区的设计即可依序展开,重点包括空间结构、留改拆分析、功能分区、交通体系等。
依据核心更新范围内的历史资源禀赋,梳理出以大佛寺为基点,包括西来寺、万寿寺、南华书院、高总兵府、肃王府等资源在内的文化核心节点。 进而梳理出“一轴两环多通道”的空间结构,即塑造由高总兵府至羊头巷的市井文化轴,以及由大佛寺至西来寺的佛教文化轴,一环则为公共活动环,串联两主轴及片区内的各公共活动节点。
根据上位规划及片区内建筑现状,从建筑质量,建筑功能及建筑高度三个方面进行评价分析,得出核心更新范围内的各历史资源范围内现在建筑的留改拆建议。
核心更新范围内的道路体系由干道、支路及街巷组成,部分重要节点位置新增街巷供游客步行通过。同时,为保证街道体系便于步行,在步行系统穿越的干道部分进行稳静化处理,以限制车速。
越来越多的成功案例表明,历史文化城区和街区不应该被孤立的保护,其更新应积极渗透至整个城区、乃至城市的发展框架之中,其风貌、功能、空间应有机编织在城市总体框架之中 ;历史文化城区和街区的更新过程是螺旋动态的,其发展契机应与整个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阶段相契合;历史文化城区和街区的文化价值是该类型的重要基点,对其全面的挖掘与时代创造是此类更新的重中之重。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