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 工程为超高层框筒结构,首层16.5m,二层4.5m。使用PKPM结构软件计算,首层抗剪承载力比的结果是满足要求的,但是采用另一软件计算,发现其计算的首层抗剪承载力比只有0.63,不满足要求,那么PKPM软件是怎么考虑的?
A:
查看模型的参数设置中,内力调整,按刚度比判断薄弱层方式,默认勾选了“按高规和抗规从严判断”。在结果中显示,依据《抗规》表3.4.3-2的判定条件,首层的竖向刚度不规则,程序判定为软弱层(《高规》3.5.8条文说明),执行《高规》3.5.8的地震作用标准值的剪力放大1.25倍,如图1和图2,其内力放大,计算配筋亦变大,且程序验算楼层受剪承载力采用的实配钢筋取计算配筋乘以超配系数后的数值(超配系数全楼有效,默认值1.15。但SATWE配筋结果仅输出未乘以超配系数的计算配筋值),所以调整后的楼层受剪承载力提高,满足要求。若勾选“仅按高规方式”重新计算后,即按《高规》3.5.2-2判断刚度比满足要求并不自动执行《高规》3.5.8条,如图3和图4所示,首层受剪承载力不足,与另一软件结果趋势一致。而另一软件中也具有类似的选项,比较两模型,设计人员在另一软件参数中勾选了“仅按高规”。这也是结果与PKPM结构软件计算结果有差异的根本原因,在进行多软件校核时,需要设计人员注意计算条件的一致性。
Q2:模型在其他软件里是可以算的,但是导入到PKPM软件里数检不通过,显示“ERR: 人防荷载层号超出地下室层数”?
A:
出现此类提示的原因是模型没有定义地下室的标准层,却在标准层中定义了人防等级。有两种解决办法,一、修改人防等级为0;二、指定地下室层,在楼层-设计信息中输入地下层数或在SATWE参数设置,输入地下室层数,即可通过数检。工程从其他软件导入模型数据后,需要校核,重新定义地下室,此处往往是设计人员容易忽略的。
Q3:8度0.2g与不考虑地震计算时,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其主梁配筋变化不甚至没有变化?
A:
地震作用效应主要影响的是上部结构的抗侧力构件的内力,上部结构中梁内力是与竖向构件进行变形协调从而发生内力变化,对结构地上首层的影响最大;对于地下室,由于存在侧土约束力,其地震作用效应主要来自于上部结构向下的传递,按照绝大多数工程经验来看,对高烈度区结构,考虑地震作用时其结构构件内力均由地震工况控制且配筋通常比不考虑地震作用时大很多,但是也会有特殊情况,例如本工程。地下一层、地上两层的框架结构,竖向构件均匀连续,地下室顶板作为嵌固端,分别计算了不考虑地震作用和考虑8度0.2g的地震作用,从输出的配筋结果来看确实没有发生变化,但可以从构件信息中看到梁内力控制工况以及内力值(如图),考虑了地震作用的构件内力由地震工况控制,且比不考虑地震作用的弯矩值大很多,但是由于地下室主梁梁截面较大,地震控制的组合内力所计算的配筋小于构造配筋,因此程序输出的均是构造配筋,也就是最终看到计算地震与不计算地震时,地下室顶板主梁配筋差异不明显甚至无变化的结果。
Q4 : 为什么地下室这两根柱内力看起来差别不大,而且截面一致,它们的配筋差别却很大?
A:
图中所提到的地下室柱的配筋结果差异有两点原因:1、H边差异原因来源于地上首层柱(附图),《抗规》6.1.14-3-1)中规定,地下一层柱截面每侧纵向钢筋不应小于地上一层柱对应纵向钢筋的1.1倍......所以,地下室柱的配筋若按计算配筋,没有达到上层柱配筋的1.1倍,则自动按上层柱配筋的1.1倍取值;2、B边配筋是程序按照《砼规》6.2.17,用最不利内力组合计算的结果,两柱内力轴力N相差约1000千牛,弯矩Mx相差约100千牛米。虽主观感觉两柱内力差别不大,但实际上,《砼规》公式中各项参数的计算单位均为mm,N.mm等国际计量单位,代入公式中运算时差距不可忽略。所以并不能因为“看起来”相差不大,结果就一定相差不大。
Q5 : 在整体结构中考虑楼梯刚度时,绘制的楼梯三维显示里为何漏掉了楼层处的平台板、梯梁和梯柱,楼梯间荷载怎么输入才是准确的?
A:
可在楼板——楼梯——画法,点击切换显示(可显示三种表示方式),即可看到生成的楼梯构件,也可在SATWE前处理中,生成数据后,模型简图——空间简图中查看楼梯间模型的构件是否存在(构件为单线式简化显示);楼梯间荷载输入,可采用0厚板外加楼梯建模进行模拟,0厚板上布置楼梯间活荷载及楼梯踏步重和建筑做法荷载(以板面恒载输入,因程序自动考虑梯板、梯梁、梯柱自重,所以恒载数值需要扣除此部分自重)。
供稿: 冯发阳
审 稿: 刘孝国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PKPM
返回版块30.87 万条内容 · 530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