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装配式建筑能否得到有效应用和推广,很大程度取决于其造价水平和计价体系的科学性和完善性。由于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体系、造价构成、施工工艺及后期维护保养等与传统建筑施工技术相比有较大差异,因而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计价规则和标准作为指导和依据,才能开展相关工作。
(1)逐步建立完善的清单计量和计价体系
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市场份额会逐渐加大,对相关造价标准和规范的要求越来越高,鉴于装配化施工与混凝土现浇方式的差异性,需要逐步建立完善的装配式建筑清单计量和计价体系。虽然在《房屋建筑与装饰工程计量规范》中设置了预制构件工程量清单项目,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工艺工法、质量要求在不断的发展,《规范》给出的工程量清单项目具有滞后性,导致项目设定、项目特征描述不够全面,使得目前装配式建筑实施清单计价模式存在一定障碍,现有的计量规范不足以满足装配式建筑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制约了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培育和顺利发展。因此,应该针对装配式建筑的特点,逐步建立起装配式建筑工程量清单体系,明确清单计量规则,逐步完善项目的设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列明项目特征描述和工作内容,为装配式建筑的清单计价提供技术保障和支撑。
(2) 科学合理的建立定额消耗量体系
在原《房屋建筑和装饰工程消耗量定额》中列有装配式建筑相关定额子目,但相关定额子目比较简略,适用性不强,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故国家制定了《装配式建筑工程消耗量定额》,作为建设各方进行消耗量计算的主要依据,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目前装配式建筑计价的需要。但随着越来越多的新工艺、新技术应用,和越来越精细化、市场化的计价,相关定额还需要不断的扩充、修正和完善。就目前情况看,在人工、机械、脚手架等项目消耗量确定及零星材料费确定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定额消耗量与实际施工消耗量差距较大,项目划分类别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试装配式与现浇方式结合施工的影响,以及不同项目子目零星材料取费过于粗略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对定额不断的进行完善、补充和更新。
另一方面,鉴于装配式建筑的市场化程度较高、技术发展较快,应鼓励有实力、有能力的企业开发企业定额,并定期向社会公布。一方面,可以作为官方定额的补充和参考,共同促进行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可增加企业的行业知名度和权威性,促进企业制度完善,技术提高,起到行业引领和示范作用。
(3) 科学确定费用构成及取费标准
从工程计价角度分析,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造方式不但是施工工艺和方式的差别,在造价构成和比例方面也存在一定差异,这一点需要我们在制定计价规则时应结合装配式建筑的实际特点合理的设定费用构成和取费标准。例如,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装配式住宅钢结构的预制构件安装项目中,机械吊装的工程消耗量会有所增加,使用机械的要求也会更高,费用会有所提高,这项费用应列入机械消耗量(费用)中,而不应按现行定额将其列入垂直运输措施项目中,列入垂直运输项目中按面积计算是比较粗略的,不利于工程计价。另外,实际工作中很多情况都是现浇和装配式结合施工,很难严格区分哪些属于装配式部分,哪些属于现浇部分;相应管理费、利润及规费等取费,也会因为此项费用是否计入直接费而产生很大的差异。鉴于此情况,应该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按着装配式建筑的特点对重要的费用项目进行科学划分,并结合实际消耗数据科学确定相关取费费率,从而促进装配式建筑的计价工作更加科学、合理,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4) 建立面向市场的信息价格体系和发布制度
工程计价中各种要素单价的确定是主要工作之一,装配式建筑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市场化程度较高,各项技术发展较快,但市场数据不多,占主要比重的预制构件价格并没有充分的市场数据可供参考。另外,受地域、制造工艺、运输距离等影响,价格差异较大,目前还不能设定一个比较符合实际的价格水平。因此,信息价格是编制控制价和投标报价的主要依据。鉴于此,我们应该逐步建立起面向市场的装配式建筑信息价格体系,并及时向社会发布,以方便装配式建筑的计价工作。信息价格应该体现出地域差异性、市场适宜性和时间及时性等特点。
另一方面,要鼓励和支持有能力的企业编制企业信息价格系统,结合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实际情况,编制自用的信息价格系统,为自身投标报价提供科学依据,并鼓励价格对外公布,作为政府信息价格体系的补充,并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知名度。
本文 节选自建筑经 济2021年2期“装配式建筑计价体系建设与对策研究”,作者:李飞,由“建筑经济与管理”编辑整理(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需转载务 请注明。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造价成本管理
返回版块1.2 万条内容 · 297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桩基成本优化是减少人为保守设计,非降低安全储备!目前各地产公司基本都实行设计限额管控,在地产开发项目中,塔楼的主体结构方案基本可控; 相对而言在建筑桩基选型、地基处理方案、基坑支护等部分,成为土建成本浪费重灾区,地下部分结构设计在设计灵活性、经验性、概念分析等方面,对设计人员要求较高,由于设计人员经验能力不足,或保守意识过强,导致在方案布置上一味做加法,造成土建成本畸高。 笔者在日常方案审核优化中秉持一个原则: 结构优化目的不是牺牲结构安全度换取成本的降低,而是降低方案中的无效成本。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