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风水学 \ 一代地理宗师、易学大家,唐朝末年的陈抟

一代地理宗师、易学大家,唐朝末年的陈抟

发布于:2021-11-08 21:39:08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风水学 [复制转发]

  文/陈益峰


  1、地理一说,自古派系极多


  地理一说,派系极多,点穴手法极多,流派极多,全国至少上千家。

  笔者研究地理十余年,见过地理案例,上万个,穴法至少五千种。比如明朝十三陵,十三拨地理先生,十三个穴法,法法都是真法。廖文政对十三陵的穴法逐一批评,只能说明他只懂其中一个穴法。好比一个村子,除了张家有好坟地,李家可能也有好坟地,王家可能也有好坟地,坟地样子,是家家都不一样,但是家家都有人才。

  全国地理辽阔,地形复杂多变,地理技术流派数不胜数,很多都是在实践中形成有重大价值的技术。

10.jpeg

清东陵十个皇陵,十几拨点穴的师傅,十几个穴法,延续了清朝金三百年的富贵

13.jpeg

明朝十三陵,十三拨师傅,十三个穴法,延续了明朝三百年的家业

12.jpeg

长陵势如万马自天而下,四山拱位,穴法天然,夺天下之正气,为万世之鸿基。

14.jpeg

德陵,蜘蛛山侧面开局结穴,为横龙斜落结穴,艰危时刻,再续岁月

11.jpeg

凤舞龙蟠,势尽朝宗,结亿万年灵区,开三百年基业

  笔者研究一个县域内,古代就有几十拨地理先生, 其技术手法完全不一样,有的喜欢山顶点穴,有的热衷于在水边点穴,有的热衷于穷源僻坞之地,有的热衷于悬崖峭壁之下,有的热衷于丘陵平岗之地。

  所以笔者研究明皇陵,明朝16个皇陵,十六拨地理先生,十六个穴法。清朝十几个皇帝,也是十几个穴法。每一个帝王上位之后,多是废弃前一拨地理先生,换一拨自己信任的人,寻龙点穴。北京附近的皇亲、贵族墓地,数千个,每一个坟,就是一拨地理先生。数千个祖坟区域,至少上千个穴法,差异性极大,恨不得是天壤之别。

  中国数十个朝代,每一个朝代的祖坟,又是一个朝代一个手法,秦朝在骊山坡下、汉朝在咸阳北部的高台之上,唐朝在巨石山之下,元朝深埋在草原地下,金朝在九龙山下,明朝在诸龙大尽的天寿山下,清西陵在平岗之末,清东陵在高山之下。家家都长久,家家都成功,都是延续百年以上,久的延续三四百年。

  有人说有共性,其实很难统一,理论差不多,但是手法差距太大了。不是一个理论,不是一个师傅,也不是一个做法。唐宋时期,地理名家就有上百家。明清时期,地理名家,至少上千家,师父不一样,地形也不一样,所以家家不一样。

  这就是笔者不断在民间继续行走,研究地理的原因,也是动力。

  本文介绍一个重要地理流派之一——陈抟。

  笔者近日翻看家谱,康熙年间的老老谱记载,先祖名录中有陈抟的记载,出生在重庆潼南,但是与笔者时间相距太远,历时近千年,只有传说而已。但是历史上陈抟确实是地理名家、易学家、道学家。陈抟的易学、地理、相术和道法等技术,传自李和。

  陈抟地理技术流派的传承:

  李和——传陈抟——传吴克诚——传儿子吴景鸾——徐善继得吴景鸾秘籍,后与徐善述,兄弟二人一起著述的《人子须知》,为一代地理名著。

1.jpg

陈抟的画像

  2、陈抟著作


  陈抟(871年——989年),唐末宋初著名道教学者、易学家、地理大家。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常被尊称为陈抟老祖、希夷祖师等。

  陈抟著述很多。据有关文献记载:

  (1)、地理方面著有《金锁秘诀》、《指玄篇》等。有误传陈抟是杨筠松的徒孙,曾文辿的徒弟,这是错误的。陈抟与杨筠松、曾文辿,没有直接关系,陈抟基本没有江西的活动痕迹,长期在四川、重庆一带活动。陈抟与曾文辿,两个地方的人,一个东,一个西。

  明朝《人子须知》的作者,徐善继,在编书籍时候,提到,其中的参考书籍就有陈抟的《金锁秘诀》,可惜,如今已经见不到原本了。

  (2)、《易》学方面,有《易龙图序》、《麻衣道者正易心法注》、《太极阴阳说》、《火珠林注》,并创绘简易《太极图》、《先天方圆图》等。

  (3)、内丹学方面,有《阴真君还丹歌注》、《胎息诀》、《指玄篇》等。

  (4)、文学方面,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诗评》等,著有诗词600多首。

  (5)、佛学方面,有《观空篇》。

  (6)、相学方面,有《龟鉴》、《心相篇》等。

  (7)、文史方面,有《木岩集》等。

  同时在书法上亦有建树,留存于山东蓬莱、陕西华山、四川峨眉山、安岳、潼南等地的。

2.jpg

陈抟墓位于安岳县城南郊云居山圆觉洞

  3、陈抟简历


  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陈抟出生于普州崇龛县(今四川安岳龙西)龙台驿灵山观。少读经史百家之书,《诗》、《书》、《易》、《礼》、《春秋》,无所不通。

  唐僖宗光启四年(888),应召入阙,与僖宗答对自如。僖宗欲留抟在朝中供事,抟辞谢不仕,故赐“清虚处士”。

  后唐长兴(931)中,应考进士不第,后由儒入道,隐居武当山九石岩,修学《老子》、《庄子》等。

  后晋天福丁酉(937),返西蜀,拜邛州天庆观高道何昌一为师,学锁鼻术(即胎息内养气功)。同时拜麻衣道者为师,从事《易》学研究,活动于天庆观、鹤鸣山老君阁等处。

  后晋末年(947),游峨眉山讲学,号:峨眉真人。

  后周显德三年(956),应世宗皇帝召见,下诏任“谏义大夫”,抟辞谢不仕,而赐“白云先生”。

  宋太祖元年(960),“太祖召,不至”,以示终生不仕之志。

  宋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应诏入阙,献济世安民之策“远近轻重”,即“远招贤士,近去佞臣,轻赋万民,重赏三军。”

  太平兴国九年(984),再次应诏入阙,仍表终生不仕之志。于是,太宗皇帝因陈抟儒道学术成就皆显赫,又不求利禄、不贪富贵、与世无争、无声无色,故赐“希夷先生”。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农历七月二十二日,仙逝于华山张超谷石室,享年118岁。

  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陈抟故里弟子——钦真观道士谢道缘,去华山探得陈抟老祖墓穴,秘密盗回老祖仙尸(木乃伊),安葬于普州城东南3华里之云居山。现墓塚完存,墓碑刻有“陈希夷先生”画像及《自赞铭》全文。

  关于陈抟的出生地,北宋太宗、真宗时(976~1021)人李宗谔称陈抟为普州崇龛人,今重庆的潼南县。奉诏主编的《普州图经》中明确记载:陈抟字图南,崇龛人。

  陈抟墓位于安岳县城南郊云居山圆觉洞保护区内。墓为石土垒成,长16米,宽12米,高4米。墓前嵌立陈抟自赞碑,碑额横刻“华岳归来”,正中阴刻陈抟像,像右上方有“洪武甲戍秋九月重阳日县丞陈观重建”刻记,左上方有陈抟自赞词。两边石坊刻对联:“先生不必仍长睡;天下于今永太平”。

3.jpg

古代麻衣道人的形象


  4、陈抟师父是麻衣道人李和


  陈抟属于麻衣道弟子,麻衣的意思,与老百姓居住在一起,也是粗布麻衣。

  麻衣派的始祖是麻衣道士,名叫李和,生于李和唐末北宋年代,河南南阳内乡人,原本是和尚,但是却佛道兼修,为陈抟之师,是宋代一位仙风道骨式传奇高僧,既精通相术,擅长易学、术数、地理,并将其熔为一炉,

  《搜神圣览》说:麻衣道者,常以麻辫为衣,蓬面积垢秽,然颜若童稚,双瞳凝碧。

  陈抟与麻衣道者同在崇龛(今四川省安岳县境内)修道,后来又同在华山论道,两人思想相通,情感笃深,陈抟对麻衣道者十分尊崇,称赞他:道德高杰,学通天人,至于后人,尤有神仙之鉴。


  5、陈抟传


  《宋史》卷四百五十七《隐逸(上)》列有《陈抟传》。全文如下:


  陈抟,字图南,毫州真源人,始四五岁,戏涡水岸侧,有青衣媪乳之,自是聪悟曰益。及长,读经史百家之言,一见成诵,悉无遗忘,颇以诗名。

  (《宋史》关于陈抟的出生地,应该是不对的,陈抟长期在四川活动,蔡元定得陈抟的《先天图》,也是在四川)

  后唐长兴中,举进士不第,遂不求禄仕,以山水为乐。自言尝遇孙君仿,皮处士二人者,高尚之人也,语抟曰:"武当山九室岩可以隐居。"抟往楼焉。因服气辟谷二十余年,但日饮酒数杯,后移居华山云谷观,又止少华石室,每寝处,多百馀日不起。

  周世宗好黄白术,有以抟名闻者,显德三年,命华州送到阙下。留止禁中月徐,从容问其术,抟对曰:"陛下为四之主,当以致治为念,余何留意黄白之事乎?"世宗不之责,命为谏义大夫,固辞不受。既知其无他术,放还所,沼本州长吏岁时存问。五年,成州史朱宪陛辞赴任,世宗令帛五十匹,茶三十斤赐抟。

  太平兴国中来朝,太宗得之甚厚。九年来朝,上益加礼重,谓宰相宋观等曰:"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度其本近百岁。自言经承五代离乱,幸天下太平,故来朝觐。与之语,甚可听。"因遗中使送至中书,琪等从容问曰:"先生得玄默修养之道,可以教人乎?"对曰:"抟山野之人,于时无用,亦不知神仙黄白之事,吐纳养行之理,非有方术可传。假令白日冲天,亦何益于世?今圣上龙颜秀异,有天人之表,博达古今,深究治乱,真有道仁圣之主也,正君臣协心德兴化致治之秋,勤行修练,无出于此。"琪等称善,以其语白上。上益重之,下诏赐号希夷先生,仍赐紫衣一袭,留抟阙下,令有司增葺所止云台观。上屡与之属和诗赋,数月,放还山。

  端拱初,忽谓弟子贾德升曰:"汝可于张超谷凿石为室,吾将焉。"二年秋七月,石室成,抟手书数百言为表,其略曰:"臣抟大数有终,圣朝难恋,匕于今月二十二日化形于莲花峰下张超谷中。"如期而卒,经七日支体犹温,有五色云蔽塞洞口,弥月不散。

  抟好读《易》,手不释卷,常自号扶摇子,著《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养及还丹之事。宰相王溥亦著八十一章以笺其指。抟又有《三峰寓言》及《高阳集》、《钓潭集》、诗六百馀首。

  能逆知人意,斋中有大飘挂壁上,道士贾休心欲之,抟已知其意,谓休曰:"子来非有他,盖欲吾飘尔。"呼抟者取以与之,休大惊,以为神,有郭沆者,少居化阴,衣宿云台观。抟中夜呼令趣归,沆未决,有倾,曰:"可勿归矣。"明日,沆还家,果中夜母暴得心痛几死,食顷而愈。


  6、吴景鸾父子为陈抟徒弟

  吴景鸾,字仲祥,宋朝-江西德兴人,吴景鸾的祖父吴法旺是五代时南唐的地理风水国师,吴法旺的儿子也就是吴景鸾的父亲吴克诚深感自己的风水术不精,千里迢迢跑到华山陈希夷处拜师

  雍正《江西通志》记载:

  吴景鸾,字仲祥,德兴人,汉长沙王芮裔孙。祖法旺,志天文地理之学。闻华山陈抟洞彻秘奥,遣子克诚往师事之,得其肯綮。一日,抟命之归,曰:汝子仙才,能绍业,尽以青囊书授克诚。

  克诚子,即景鸾也。聪慧过人。得其书,精究有验。庆历辛巳,诏选阴阳者,郡学举景鸾,至京入对,称旨,授司天监正。

  未几,因论牛头山山陵,章奏过直,有坤风侧射,厄当国母,离宫坎水直流,祸应至尊下殿之语。上不悦,下狱。寻以帝晏驾,遇赦。后徽钦二圣北狩,卒如其言。又进中馀图,不报。知时不可,遂佯狂髡发,修真于天门西岸白云山洞。常往来饶信二州,数处同日皆有景鸾迹。

  治平初一日,忽以遗书付其女,沐浴更衣,端坐而逝。所著有《理气心印》、《吴公解义》。

src=http___img2.artron.net_auction_old_art5624_d_art56240776.jpg&refer=http___img2.jpg

《人子须知》,基础技术源自陈抟的徒弟吴景鸾

  7、徐善继的技术,来源于吴景鸾

  徐善继江西德兴人,初补本邑痒生,因亲丧未葬,故与弟善述究心堪舆之学。因得吴景鸾遗书于天门白云洞遂深明其奥,指示阴阳休囚每每灵验。

  驰名于闽南各县。其易学知识之渊博,也深得当时士大夫钦佩。所著有《人子须知》等

  《江西通志》:善继,德兴人。初补邑庠生,以亲丧未厝,遂与弟善述究心堪舆之学,因得国师吴景鸾遗书于天门白云洞,遂深明其奥旨,示阴阳休咎,辄应。驰声于闽越间。迁县治易学基,士大夫莫不钦其慧识焉。所著有《人子须知》,徐贞公序其书,以惠世。

src=http___mmbiz.qpic.cn_mmbiz_n6UaxK3y9KwawlRhZJTqSyG3sKgE5OZJeSchX5CPPJH586icwl4c4hgibyLE0YZq2zhqsicEtRmtb53994WkmEHdw_0_wx_fmt=jpeg&refer=http___mmbiz.qpic.jpg

陈抟创造的无极图

src=http___img1.doubanio.com_view_note_l_public_p44017427.jpg&refer=http___img1.doubanio.jpg

陈抟以《先天图》授种放,三传而至邵雍


  8、陈抟所创的《先天图》,后来传至朱熹的学生蔡元定


  易起源于象数,易学之本也在象数,先秦两汉易学主要为象数之学,至魏晋王弼扫象而专谈义理,象数由此晦暗不明,义理之学成为之后近千年的易学主流。

  到了陈抟,得象数秘传,整理发明后才使象数之学重新大行于天下。陈抟以前未见有太极图,是陈抟传下诸多种易图,开创出宋明以后的易学图书学派。这些易图中,以《先天图》的影响为最大。

  陈抟传先天图,开先天易学,仅仅从“先天”与“后天”的字眼上,我们也可感知其分量。这幅《先天图》,几乎失传,是朱熹的学生蔡元定,从蜀之隐者手中得到,得到后秘而不宣,朱熹生前也未见此图,直到明初才由赵扩谦公之于世,并称之为《天地自然之图》。

src=http___www.eee-learning.com_eeebook_chou-yi-shownsu_huangchungshe-eee188.gif&refer=http___www.eee-learning.jpg

吴草庐的互先天图

  9、《心相篇》


  《心相篇》为陈抟关于相术的传世名作:

  心者貌之根,审心而善恶自见;

  行者心之发,观行而祸福可知。

  出纳不公平,难得儿孙长育;

  语言多反复,应知心腹无依。

  消沮闭藏,必是好贪之辈;

  披肝露胆,决为英杰之人。

  心和气平,可卜孙荣兼子贵;

  才偏性执,不遭大祸必奇穷。

  转眼无情,贫寒夭促;

  时谈念旧,富贵期颐。

  重富欺贫,焉可托妻寄子;

  敬老慈幼,必然裕后光前。

  轻口出违言,寿元短折;

  忘恩思小怨,科第难成。

  小富小贵易盈,刑灾准有;

  大富大贵不动,厚福无疆。

  欺蔽阴私,纵有荣华儿不享;

  公平正直,虽无子息死为神。

  开口说轻生,临大节决然规避;

  逢人称知己,即深交究竟平常。

  处大事不辞劳怨,堪为梁栋之材;

  遇小故辄避嫌疑,岂是腹心之寄。

  与物难堪,不测亡身还害子;

  待人有地,无端得福更延年。

  迷花恋酒,阃中妻妾参商;

  利己损人,膝下儿孙悖逆。

  贱买田园,决生败子;

  尊崇师傅,定产贤郎。

  愚鲁人,说话尖酸刻薄,既贫穷,必损寿元;

  聪明子,语言木讷优容,享安康,且膺封诰。

  患难中能守者,若读书,可作朝廷柱石之臣;

  安乐中若忘者,纵低才,岂非金榜青云之客。

  鄙吝勤劳,亦有大富小康之别,宜观其量;

  奢侈靡丽,宁无奇人浪子之分,必视其才。

  弗以见小为守成,惹祸破家难免;

  莫认惜福为悭吝,轻财仗义尽多。

  处事迟而不急,大器晚成;

  见机决而能藏,高才早发。

  有能吝教,己无成子亦无成;

  见过隐规,身可托家亦可托。

  知足与自满不同,一则矜而受灾,一则谦而获福;

  大才与见才自别,一则诞而多败,一则实而有成。

  忮求念胜,图名利,到底逊人;

  恻隐心多,遇艰难,中途获救。

  不分德怨,料难至乎遐年;

  较量锱铢,岂足期乎大受?

  过刚者图谋易就,灾伤岂保全无?

  太柔者作事难成,平福亦能安受。

  乐处生悲,一生辛苦;

  怒时反笑,至老奸邪。

  好矜己善,弗再望乎功名;

  乐摘人非,最足伤乎性命。

  责人重而责己轻,弗与同谋共事;

  功归人而过归己,尽堪救患扶灾。

  处家孝弟无亏,簪缨奕世;

  与世吉凶同患,血食千年。

  曲意周全知有后,

  任情激搏必凶亡。

  易变脸,薄福之人奚较;

  耐久朋,能容之士可宗。

  好与人争,滋培浅而前程有限;

  必求自反,蓄积厚而事业能伸。

  少年飞扬浮动,颜子之限难过;

  壮岁冒昧昏迷,不惑之期怎免?

  喜怒不择轻重,一事无成;

  笑骂不审是非,知交断绝。

  济急拯危,亦有时乎贫乏,福自天来;

  解纷排难,恐亦涉乎囹圄,名扬海内。

  饿死岂在纹描,抛衣撒饭;

  瘟亡不由运数,骂地咒天。

  甘受人欺,有子忽然大发;

  常思退步,一身终得安闲。

  举止不失其常,非贵亦须大富,寿可知矣;

  喜怒不形于色,成名还立大功,奸亦有之。

  无事失措仓皇,光如闪电;

  有难怡然不动,安若泰山。

  积功累仁,百年必报;

  大出小入,数世其昌。

  人事可凭,天道不爽。

  如何飧刀饮剑?君子刚愎自用,小人行险侥幸。

  如何投河自缢?男人才短蹈危,女子气盛见逼。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做薄事,存薄心,种种皆薄;

  如何凶灾恶死?多阴毒,积阴私,有阴行,事事皆阴。

  如何暴疾而殁?色欲空虚。

  如何毒疮而终?肥甘凝腻。

  如何老后无嗣?性情孤洁。

  如何盛年丧子?心地欺瞒。

  如何多遭火盗?刻剥民财。

  如何时犯官府?调停失当。

  何知端揆首辅?常怀济物之心。

  何知拜将封侯?独挟盖世之气。

  何知玉堂金马?动容清丽。

  何知建牙拥节?气概凌霄。

  何知丞簿下吏?量平胆薄。

  何知明经教职?志近行拘。

  何知苗而不秀?非惟愚蠢更荒唐。

  何知秀而不实?盖谓自贤兼短行。

  若论妇人,先须静默;

  从来淑女,不贵才能。

  有威严,当膺一品之封;

  少修饰,准掌万金之重。

  多言好胜,纵然有嗣必伤身;

  尽孝兼慈,不特助夫还旺子。

  贫苦中毫无怨詈,两国褒封;

  富贵时常惜衣粮,满堂荣庆。

  奴婢成群,定是宽宏待下;

  资财盈箧,决然勤俭持家。

  悍妇多因性妒,老后无归;

  奚婆定是情乖,少年浪走。

  为甚欺夫?显然淫行。

  缘何无子?暗里伤人。

  合观前论,历试无差;

  勉教后来,犹期善变。

  信乎骨格步位,相辅而行;

  允矣血气精神,由之而显。

  知其善而守之,锦上添花;

  知其恶而弗为,祸转为福!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建筑风水学

返回版块

4.6 万条内容 · 26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水流御街官便至,状元神童出,兆氏后人富贵大发

文/陈益峰   去年,笔者在承德研究地理,开车路过一水口,水口之山,高耸百余米,孤立挺拔,形如青牛,非常奇特。一般水口山不生手脚枝叶,不开面,嵯峨古怪,但是此地东、南两面均开面化阳,逆水特朝,必有宝地所在。所以四处向老人打听山上的情况,果然上面有神奇的地理。   青牛山的正穴,为兆氏祠堂所在,此地本来是青牛寺的旧址,被兆氏迁走。兆氏为富贵人家,当时所依赖的地理先生,非常专业。加上古代的读书人,多出自乡间田野,对地理或多或少都有研究。一个眼力好的地理先生,加上一个有福、有见识的东家,成就一代地理大作。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