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建筑风水学 \ 陈益峰先生参与编撰的《来知德全集》,正式出版发行

陈益峰先生参与编撰的《来知德全集》,正式出版发行

发布于:2022-05-29 12:14:29 来自:建筑设计/建筑风水学 [复制转发]

文/陈益峰


  1、《来知德全集》简介


  2021年6月,笔者担任副主编的《来知德全集.辑校》,经过八年的反复修改校审,在重庆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在各地新华书店销售。


  《来知德全集》是《巴渝文库》文化出版工程的首批出版重点项目,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重庆市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巴渝文库》文化出版工程,是由重庆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牵头策划组织实施的大型文化出版工程项目,是重庆市政府十三五规划的文化建设重大工程。


  《来知德全集.辑校》,全书一共十册,主要是来知德的系列古籍的影印和原版校注,分别是:

  第一册:《來瞿唐先生日録·内篇校注》;

  第二册:《來瞿唐先生日録·内篇校注》;

  第三册:《周易集注·卷首至卷十(校注)》;

  第四册:《周易集注·卷十一至卷十六(校注)》;

  第五册:《來瞿唐先生日録·上(影印)》;

  第六册:《來瞿唐先生日録·中(影印)》;

  第七册:《來瞿唐先生日録·下(影印)》;

  第八册:《周易集注·上(影印)》;

  第九册:《周易集注·中(影印)》;

  第十册:《周易集注·下(影印)》。

  

1.jpg

  《来知德全集》,一共十册,是重庆出版社出版的易学重要典籍整理,主要整理和出版的是易学大家来知德的两本重要著作《周易集注》和《來瞿唐先生日録》

  明代重庆举人,来知德先生,历经二十九年的苦苦探索,终于在74岁时候,获得大开悟,大智慧的境界。其中从象数角度阐释易学,这个观点与地理风水核心思想是一致的,所以值得地理风水的后学者反复研读。

  那些长期研究易学和风水,想要有大开悟,大作为的人,仔细阅读此书,必定可以获得大的启发,获得重大的突破。

  自古易学和地理的核心在乡绅和文人手里,远离神吹,远离江湖术士,接触智慧的古人,或许才能有所启发和进步。

2副本.jpg

《来知德全集》的学术顾问是: 武汉大学哲学院教授唐明邦先生和台湾中央大学教授徐芹庭先生

主编为:重庆梁平区政协常委、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原主任 郭东斌先生。

副主编为:国际易联地理专委会执行会长陈益峰先生、河北人民出版社栾保群先生、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古籍整理研究所陈祎舒先生。

30.jpg

  笔者第一次阅读来知德先生的《周易集注》,是2011年左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经常翻看,经常阅读,时时玩味,非常喜爱。每每打开智者的文章,常常可以感受到智者的召唤和提点。

  此次出版和整理《来知德全集》,是受《巴渝文库》文化出版工程和重庆市出版集团的相托,试图将来知德的核心易学智慧,展示给更多热爱易学的智慧人士。


  2、易学和地理,有大开悟、大光明的境界


  自古以来,易学和地理的最高修为的人,常常是智者、文人、乡绅和学者,不是神婆、神汉。

  易学作为华夏民族的古老智慧,历来受到文人学者的追捧,其中近代以来,成就最大者,当属明代的来知德先生。来知德的易学成就很高,被誉为:继文王、周公、孔子、朱熹之后,最有成就的易学大师。

  来知德,早年中举,后来考进士屡试不第,在家潜心研究易学,始终不得要领。46岁时候,隐居万州的虬溪,在74岁时候,终于大开悟,得了正法。

  当我们在易学地理的道路上,遇到困难,徘徊不前的时候,我们应该研读来知德《周易集注》,他是一盏明灯。

  当我们在易学地理的道路上,获得一些收获,而骄傲自满的时候,我们应该研读来知德《来知德全集》,他会告诉你,前面的道路依然很长很长。

  当我们在易学地理的道路上,想要获得大开悟、大智慧的时候,我们必须研读来知德《来知德全集》,他是大开悟的智慧的结晶。

  学习易学和地理,刚刚入门的时候,你研读一遍,茫然不知所云。但是五年后,你再研读一遍,常常有所得。二十年后,你再研读,或许心有灵犀,相互感应。大智慧的人,才能明白大智慧的典籍。


04.webp.jpg

来知德文化素养极高,28岁中举人,后来长期研究易学,屡屡不得要领。后隐居万县虬溪山中,从隆庆四(1570)年到万历二十六(1598)年,耗费二十九的时间,最终得大智慧,大开悟,完成《周易集注》。


  3、易学和地理的核心主要是象数


  笔者第一次阅读来知德先生的《周易集注》,是2011年左右,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经常翻看,经常阅读,时时玩味,非常喜爱。每每打开智者的文章,常常可以感受到智者的召唤和提点。


  来知德的易学核心思想,是以象术角度阐述易经,这与地理的核心思想,是高度一致的,所以笔者对此爱不释手。来知德认为:易之本质在于象,舍象不可以言易。


  《周易》学说是理、象、数的统一,其中的象学理论,与地理风水的关系,最为密切,所以笔者反复研读来知德的易学著作,常常爱不释手。


  《易传·系辞》说到:夫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周易》的基本构成是卦象,卦象是模拟事物的象。任何事物的吉凶,都会呈现直观或者抽象的形象,或者卦象。那些拥有极高智慧的人,能够通过其高超的洞察能力,发现其中的规律和原理,研究其中的象,见微知著,一叶知秋,最终达到趋吉避凶的目的。


  但在知德先生的的年代,以象说易,几乎失传。比如宋代多是以图说易,邵雍虽然讲究数,但也终究脱离不了卦图,乃至朱熹几乎也是围绕以图明理。来知德的易学核心思想,就是辞变象占,返璞归真,回到失传已久的卦象体系。

  笔者拿起《周易集注》,反复研读,爱不释手,常常有大开悟的启发。但是《周易集注》,成书年代较早,市面上的刊刻版本,流传很多,很多版本刊刻粗糙,内容总是错误百出,读起来,让人懊恼不已、沮丧不已。

  所以,从易学专业的角度,整理一个相对最为精准的,最接近来知德思想的原始版本,让更多需要智慧的人,可以接触到来知德的易学思想,这就是笔者参与整编《来知德全集》的核心原因。

c1d135e58a9da20f149dae69497b42c6..jpg

来知德隐居的位置,不在深山老林,在繁华的出川古道上的场镇边上,位于万州长滩镇的虬溪。

80.jpg

  陈益峰师傅,与编委会成员,前往万州长滩镇,考察来知德演易台地理格局。图为演易台原址前,解放前演易台遗址,是虬溪书院兼来公祠,解放后建成泉水村小学。来知德,就是隐居虬溪,最后悟得了易学的大智慧。

  古人的隐居,不是离开人群,去深山老林修炼。而是离开家乡,去一个既有山水,又有繁华人群的小镇居住,换一个新的环境,接触人世间的纷繁杂事,常常对自己的思想和哲学体系有重大提升。


  4、来知德,四十六岁开始研究易学,七十四岁,获得大开悟,大成就


  明穆宗隆庆四年,公元1570年,先生四十六岁,来知德隐居于万县求溪万山之中开始研究易理。其起止之因,来知德自己谈到曰:及读《周易》见其象皆失传,诸儒不言其象,只言其理。若不穷究其象,以讹传讹,何以谓之明经。经既不明,何以为士所系。自思易之后,有思至十夜不寐者,有思至废寢忘食者,反复探索,夜以继日,思之思之,诚意感神,越数年而悟四圣之象。


  历经二十九年,终于在万历二十六年(公元1598年),来知德在74岁高龄,终于获得大成就,大光明的境界,著成《周易集注》一书。先生以象数阐释义理,以义理印证象数,开千古末发之真理,破二千余年之迷雾。使后学易之徒破门而入,径可登堂入室。


  来知德的易学思想和经历,对我们地理人,有重大的启发:

  学习地理和易学,不要着急宣告大成就,不要着急以明师自居,不要着急说大话,不要着急开创学派。部分人研究易学两个月,就以国际大师自古的心思,肚量太小,很难有大作为。来知德,苦研易学,长期隐居万州虬溪,历经二十九年,才有大成就。

  真正的大智慧,遇到大智慧的人,常常有相互的感应和认同。


  万历三十年(1602),四川总督王象乾、贵州巡抚郭子章,阅读来知德的易学著作知之后,大为震惊,敏锐的发现此书具有极高的专业价值,联名上《荐来知德疏》,向朝廷举荐来知德。


  万历皇帝,并不是史书传说的那样昏庸无能,反而是具有极高的辨别的洞察能力。或许大智慧的人,常常是有相互的感应的,万历皇帝,见到来知德的著述之后,大伟震惊和赞赏。立即敕封其来知德为:翰林院待诏,正六品。可惜来知德,已经岁数太大,没有就任,明朝朝廷,仍以原授翰林院待诏职致仕,月给米三石,以示尊崇。万历三十二年(1604),来知德以八十岁高龄于釜山家中辞世。


  来知德先生,是幸运的,他的寿命很长,74岁,才获得了最后的开悟。要知道,古人的寿命,常常就是只有四五十岁。

  来知德先生,是幸运的,他的大开悟,遇到了真正智慧的人。

  试想,如果没有四川总督王象乾、贵州巡抚郭子章二人的赏识,二人也是浑浑噩噩的官吏,来知德易学成就怎么可能如此快的获得明朝皇家的认可。

  试想,如果万历皇帝,非常昏庸,不识货,怎么能够认识到来知德易学成就?那么来知德的易学思想,将会埋没,或者至少他自己生前是看不到的。

  我们是幸运的,当我们在地理和易学道路上奔行,遇到迷茫和困难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来知德全集》中获得启发。


  5、来知德简介

  来知德(1525——1604),字矣鲜,号瞿唐,又号十二峰道人,生于明嘉靖四年(1525年),卒于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梁山县(今重庆梁平区仁贤镇华安村白鹤湾)人,是明代著名的易学家、地理风水名家,尤以象数易学,登上了易学最高成就的顶峰。

  来知德先生,自幼聪明好学,八岁能诵,九岁能词,被有司(地方官)举为孝童。

  嘉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28岁的来知德在成都参加乡试,考中四川第5名举人。

  以后曾两次参加考试,均未及第,考取进士无望。从此,来知德决心不走仕途,立下“愿学孔子”的志向,一面侍奉父母,一面读书研究学问,日夜诵读《五经大全》和《性理大全》。

  来知德先生,在梁平县釜山草堂读《易》六年,无所得;后隐居万县虬溪山中,从隆庆四(1570)年到万历二十六(1598)年,平生麻衣蔬食,精思苦研,耗费二十九的时间,完成《周易集注》。

  来知德在万州的虬溪隐居期间,与杜家、秦家交往匪浅,所著的《易经集注》面世之后,抄写三套,自己一套,杜家一套,秦家一套。这些版本,基本都已经失传,非常可惜。

  万历三十年(1602),四川总督王象乾、贵州巡抚郭子章联名上《荐来知德疏》,朝廷遂敕封其为“翰林院待诏”,来知德力辞不就,有司仍以原授翰林院待诏职致仕,月给米三石,以示尊崇。

  万历三十二年(1604),来知德以八十岁高龄于釜山家中辞世。

  朝廷在他墓前大道上敕建:聘君仁里石坊,后又赐:崛起真儒、一代大儒等匾额,以褒其贤;在梁山县城修建“来公祠”,入祀文庙,以启教后人。


10副本.jpg

《来知德全集》编委会成员

11.jpg

《来知德全集》书本目录,一共十册

12.jpg

《周易集注(影印)》目录

15.jpg

  《周易集注(影印)》以康熙二十七年(1688)崔华主持刊刻的宝廉堂刻本为底本。宝廉堂本,较之祖本——张惟任虎林本,已经更正了其中存在的大量刊刻错误。

16.jpg

  现存的来知德《周易集註》,历史上流传下来有:张惟任刻本、史念冲刻本、高奣映刻本等三大刻本系统。但是多数版本错误较多,与原著差异很大,我们这套丛书编撰过程中,筛选了宝廉堂刻本,此刻本,页面最为清晰,刊刻错误最少。

13.jpg

《周易集注(影印)》部分页面内容

14.jpg

《周易集注(影印)》部分页面内容

20.jpg

《周易集注(校注)》目录

21.jpg

《周易集注(校注)》部分内容。

  本书的参校本包括:张惟任虎林刻本,史念冲刻本,凌夫惇圈点、高奣映校雠之朝爽堂刻本,民国时期上海江东书局据高奣映本翻印之石印本(台湾学者郑灿曾影印此本,并在书末附《易经来注图解校订识要》、《系上九章阙文之疑》二文),以及高暄刻本。

22.jpg

《周易集注(校注)》部分内容

23.jpg

《來瞿唐先生日録·(影印)》书本内容

24.jpg

《來瞿唐先生日録·(影印)》书本内容

25.jpg

《來瞿唐先生日録·(影印)》书本内容

26.jpg

《來瞿唐先生日録·校注》目录

29.jpg

《來瞿唐先生日録·校注》目录

27.jpg

《來瞿唐先生日録·校注》部分内容。

    本书在文字上以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出版《续修四库全书》所选用万历本为底本。本书参校本包括:万历三十九年张惟任虎林刻本、道光辛卯年刻本,赞育堂刻同治四年保元瑶函本以及咸丰元年卢有征刻本。

28.jpg

《來瞿唐先生日録·校注》部分内容。


建筑风水学

返回版块

4.6 万条内容 · 26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石板之上的阳宅,生气兴旺,某文人的老宅

文/陈益峰   1、形峦常常都是虚花,生气才是核心   地理风水,有外形理论和内气理论,外形常常是虚假的,内气才是核心。多数现实中发家的地形,没有秀丽神奇的外表,只有隐晦而隐藏的内气。城市住宅、村镇住宅、平原住宅、草原荒滩住宅等等,多数都没有秀丽的形峦,外表非常朴素,后人常常大发家业。   而山区地方,也是如此,多数发家的宅子,坟墓,外形非常普通,不起眼,最后大发家业。相反很多外形很神奇、秀丽的地方,徒有其表,一点不发家,一个像样的文人也没有。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