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兰亭盛荟花园海绵设计纪实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昆山市自2009年开始在城市建设中引入海绵城市设计理念,自2011年起与澳洲国家水敏型城市合作研究中心开始合作。2016年6月,昆山成为江苏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之一。
昆山兰亭盛荟花园作为昆山首批海绵社区试点项目,设计探讨之初就确定:保持以“水乡原型,生态绿城”为特色的自然风貌。
昆山市海绵城市项目设计中兰亭盛荟花园项目的设计目标为: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 88%,年SS总量去除率达到70%。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volume capture ratio of annual rainfall
根据多年日降雨量统计数据分析计算,雨水通过自然和人工强化的入渗、滞蓄、调蓄和收集回用,场地内累计一年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比例;得到控制的雨水量包括不外排和处理后外排的雨水量。
年SS 总量去除率——suspended solid removal rate of annual runoff
雨水经过预处理措施和低影响开发设施物理沉淀、生物净化等作用,场地内累计多年平均得到控制的雨水径流SS 占多年平均雨水径流SS 总量的比例。
兰亭盛荟花园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方式实现项目设计目标;设计中: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源头控制面源污染;根据海绵城市控制指标进行设计,使地块整体满足海绵城市要求。
总体设计思路及方法:
兰亭盛荟花园海绵设计根据建筑布局情况、场地布置情况以及昆山当地的自然条件,从功能和景观方面进行全面考虑,本次设计尽可能的保持原室外景观设计中主要景观节点和效果不做变动,在中央轴线两侧楼间布置主要的海绵设施。针对兰亭盛荟花园项目全地库及附土厚度仅为1.2M的条件限制;本项目设计通过布置雨水滞留器(雨水花园)、植草沟、透水铺装等海绵设施,实现项目海绵设计要求。
实现途径一:
雨水滞留器:在地势较低的区域通过植物、土壤和微生物系统滞蓄、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由植物层、蓄水层、土壤层、过滤层构成。
实现途径二:
生态草沟:可以转输雨水,在地表浅沟中种植植被,利用沟内的植物和土壤
截留、净化雨水径流的设施。
实现途径三:
透水铺装:可渗透、滞留和渗排雨水并满足一定要求的地面铺装结构。
兰亭盛荟花园海绵设计根据建筑布局情况、场地布置情况进行竖向调整,通过合理的竖向布置,营造自然高差,引导地表径流就近流入海绵设施当中,减少地表径流的距离,使海绵设施的功能最大化。根据竖向设计调整,形成地表径流方向,除了小区和主市政道路出入口局部区域(小区地坪高于市政道路)以外,其余的地表径流均可就近流入海绵设施当中。
雨水收集净化流程,屋面降雨通过绿色屋面收集,经过落水管传输,通过屋面雨水断接、绿地草坡传输,进入植草沟储存传输进入雨水花园或生物滞留设施进行储存和净化。地表径流通过找坡就近排入植草沟或雨水滞留器、雨水花园进行储存和净化。
海绵设施布置图:
细节设计:
1)由于场地内绿地空间有限,可布置滞留池的位置相对比较零散,为了更好利用各个分区的雨水滞留池,采用植草沟或者管道进行连接,使得各汇水分区可以得到相互调剂。
2)由于小区地下车库顶板覆土较浅,中间海绵体渗滤水无法直接排入小区地库上排水管道,采用渗滤管收集后排至地库边缘市政排水管。
3)将道路雨水引入滞留器进行处理,同时在在滞留器内设雨水口,溢流多余雨水,保障排水安全。
4)本项目结合绿建雨水回用要求,采用设计容积为100m?的雨水收集池进行蓄水回用。使用雨水管道收集雨水并排放至蓄水池中,采用泵房提升至微生态滤床进行水处理并最终回用。系统示意图如下
5)雨水滞留池内种有植物,有些植物到了冬天会枯萎,从而会造成部分位置露出土壤,为了提高景观效果,采用了两种处理方式:尽量采用常绿植物; 在过滤层上铺设雨花石、碎石等景观装饰面,一方面可以减缓对过滤层砂石的冲刷,另一方面可以增加景观效果,以至于没有植物时也不会单调。
植物选择要求:
本项目土壤渗透性差、地下水位较高,植草沟、生态滞留池的下沉深度宜控制合理范围内,避免积水对植物生长不利。结合设施要求,选取具有耐周期性短期水淹、耐干旱、耐贫瘠、耐浅土层、抗冲刷并具有一定观赏性的植物。植草沟、生态滞留池地被植物,宜选取根系发达、叶茎短小、适宜密植的多种宿根草本植物组合,提升延阻能力、净化污染物、沉积物,加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通过对兰亭盛荟花园海绵设计的过程回顾,同时根据后期管理及反馈,以期对后续项目的海绵设计改进提升。
知识点:海绵社区知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绿色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4.25 万条内容 · 179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