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结构新鲜事 \ 狂欢过后,那些斥巨资打造的大型体育场馆该怎么办?

狂欢过后,那些斥巨资打造的大型体育场馆该怎么办?

发布于:2022-12-06 09:16:06 来自:建筑结构/结构新鲜事 [复制转发]

2022卡塔尔世界杯

正在火热进行中

作为 史上最贵的世界杯

本届体育场馆 赛后将如何利用

也是 值得设计师关注的地方



众所周知
世界杯   或者   奥运会   等大型赛事或活动
在给东道主带来国际知名度的同时
也可以带来巨大的经济效应
但是
这些   大型活动或赛事场馆的后续利用
却成了东道主或主办方的「头疼事」
比如
1984 年萨拉热窝冬季奥运会场馆
因战争而不幸毁败

1984 年萨拉热窝冬奥会滑雪台现状&雪橇比赛赛道现状

1996 年的   亚特兰大弗尔顿县体育场
由于后期维护需要的投资过大
在第二年便被   爆破拆除

亚特兰大弗尔顿县体育场在第二年便被爆破拆除

里约热内卢花费了约46亿美元
主办2016年夏季奥运会
里约奥运会结束后6个月
运动场馆已经完全   废弃

2016 年里约奥运会场馆现状

“建设‘高大上’,群众用不上”
好像已经变成体育场馆赛后心照不宣的真实写照
  高额运营成本、过低场馆利用率
  废弃、遗忘的大型体育场   馆比比皆是
是不是大型体育场馆
就一直逃不出后赛事时代的“废弃魔咒”?
其实也不见得


01 
拆卸回收再利用

采用   模块化设计
赛后可以   拆卸
转化成其他设施

1. 卡塔尔974球场  

卡塔尔世界杯的大部分场馆
遵循了   可拆卸、可回收、可改造   的概念
由974个   集装箱   组成的974球场
是国际足联   世界杯历史上首座可完全拆解的球场
该体育场使用   集装箱、可移动座椅
和其他   模块化“积木”建造
球场座位将分为上下双层
世界杯结束后可拆除体育场的模块化上层
使其总座数减少近一半
拆卸设施将重新用于海外的足球发展项目





2.2012伦敦奥林匹克体育场

因其外形酷似一只大碗
被国人昵称为“伦敦碗”
  可以拆卸组装、建材也可以回收再利用 
伦敦碗对资源的高效利用是绝对属于重量级的
它比其他体育场减少了“75%”的钢材
所使用的低碳混凝土来源于工业废料
比一般水泥含碳量低了40%
采用了前所未有的临时比赛场馆和   可拆卸看台
奥运结束后“伦敦碗”拆除5.5 万个临时座位
仅留下田径场和底层的2.5万个座位





02 
多元化运营

以体育为核心,多元经营
形成   体育+文化+教育等多业态   组合的形式
提高场馆的使用率

1.北京 国家体育场“鸟巢”

2008年北京奥运会
投资较大的国家体育场“鸟巢”
作为奥运会的主体育场
赛后通过采用   多元化运营   的方式
一年有80%以上的时间
都在举办各种   各样的体育和文化活动
他们也早已成为北京北部和西部的   地标
并在此举行了2022年冬奥会的开闭幕式


 
 

2. 2022冬奥会延庆、张家口赛区

将在赛事结束后尽可能实现   四季运营
利用赛区人文历史和自然生态优势
建立   户外运动项目
加快发展   区域特色旅游休闲等产业
一方面是国家队运动员的   训练基地
另一方面可以   开放体育旅游
作为冬季运动爱好者参观游玩的地方
夏季的时候就做一些其他旅游项目



3.深圳湾体育中心(“春茧”)

该馆采用   转让经营权   的方式  
深圳市政府以BOT模式
(建设-经营-转让,Build-Operate-Transfer)
将“春茧”整体交由华润集团投资、建设和运营
50年经营期满后移交政府
赛后逐步形成以体育服务为主
以体育赛事、休闲旅游、健身娱乐为辅的经营活动




 
03 
改造再利用

部分大型体育场馆由于体育设施
不能满足新的发展需求
可将场馆改造再利用
置换功能

1.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  

 
 
作为 2008年夏季 奥运会 游泳场馆的“水立方”
 
通过   在冰面上“搭骨架”    改造成为  
2022年冬奥会冰壶等项目比赛的 “冰立方”
 
继续   实现其体育功能的延续  
成为世界首个实现“水冰转换”的场馆  
这种转换模式不仅实现了 “水冰转换”  
还实现了转换材料重复利用  
大幅降低后期拆除改造成本  

 
 

 
 

2.日本大阪南海体育场

日本大阪的难波公园城市综合中心
由建于1950年的原大阪南海体育场
改造为
集城市商业空间和立体公园于一体的新型商业综合体
美国建筑设计事务所Jerde 利用该地区的自然地形
建立了   横穿建筑的峡谷     立体曲线交错的绿化
形成独特的城市商业空间和立体绿色公园
创造了一个   人、自然、建筑、
体验   与体育场集体记忆相互融合的场所
成为众多大阪游客的打卡购物必选之地



 

3.英国伦敦海布里球场  

位于伦敦北部的阿森纳前主场海布里球场
为了   缓解周边的住宅压力
以及   带来更多的商业价值
在2006年开始了改建
Allies and Morrison建筑事务所  
将此   改建为一个住宅社区
并且取名为   海布里广场
虽然作为一个足球场已经不复存在
但海布里广场保证了
这个曾经存在的球场不会被人们遗忘






04 
多功能转化

建馆之初考虑到未来的运营模式
场馆部分装置采用   智能化设计
确保空间灵活变化
以便满足不同使用功能

1. 北海道的札幌圆顶体育场

采用 世界首创   “气压浮升式足球场”
2002年世界杯 赛后运营的优秀案例
尽管该体育场的投资成本相对较高
但由于它充满想象力的多功能性
以及   可开合的屋顶设计
使得场馆可以举办各种不同类型的活动
成为   满足棒球与足球两用的有盖体育馆
  日本最北方的全天候体育馆




2. 新加坡国家体育场

是世界上第一个可   同时举办
田径、足球、橄榄球和板球   比赛   的场馆
并采用制冷系统的体育场
从一种模式转换到另一种模式仅需48小时
奥雅纳设计了一个   综合移动层系统
通过控制   可移动观众座位,草皮和屋顶
就能实现足球场、板球场、田径场的多功能转换
  适应全年各种规模的体育休闲活动
是未来可持续场馆设计的典范






存量经济时代下
大型体育场馆赛后再利用
将成为城市更新的下一片”主战场“
    极寻求其顺利转型的解决方案
是我们每一位设计师应当努力探索的方向
不仅可以为城市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也可以减少资源浪费
除了上述几种赛后利用方式
你还知道哪些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王铜
    王铜 沙发
    以体育为核心,多元经营
    形成   体育 文化 教育等多业态   组合的形式
    提高场馆的使用率
    2023-02-21 08:00:21

    回复 举报
    赞同0
  • 阿巅2019
    阿巅2019 板凳

    相当不错的资料,感谢楼主无私的分享!

    2022-12-19 13:12:19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结构新鲜事

返回版块

2308 条内容 · 64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上世纪最酷的 10 间屋子,为什么仍在影响我们?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温暖的炉火和炽热的爱人不再是 “家” 所绑定的概念。  户型、装修风格、产权年限、地理位置、学区、医疗资源……“家” 开始有了冷冰冰的衡量指标。就连会讲故事的房屋中介,都已经开始为客户列简单粗暴的评分 list,让你逐条审核、打分、确认你未来的家的价值。 为什么不试试看?让你在想到家的第一瞬间,想到的不是最近的学区多么抢手,未来的增值空间有多么大,而是想到喷香的饭菜和柔软的拥抱,想到的是专属于自己的 “元宇宙”。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