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装配式建筑 \ 装配式施工 \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新型建造生产方式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新型建造生产方式

发布于:2022-12-12 10:18:12 来自:装配式建筑/装配式施工 [复制转发]

目前的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技术体系从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等,目前应用最多的是剪力墙结构体系。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在设计中体现生产与施工的集成,在生产中体现标准模数及生产的工具化,通过构件厂的整体预制,形成预制构配件,通过工具化的施工装配,模块的组拼,最终形成建造产品。


(1)预制装配式剪力墙结构体系


按照主要受力构件的预制及连接方式,国内的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可以分为: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叠合剪力墙结构;多层剪力墙结构。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结构应用较多,适用的建筑高度大;叠合板剪力墙目前主要应用于建筑或者低烈度区高层建筑中;多层剪力墙结构目前应用较少,但基于其高效、简便的特点,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前景广阔。


此外,还有一种应用较多的剪力墙结构工业化建筑形式,即结构主体采用现浇剪力墙结构,外墙、楼梯、楼板、隔墙等采用预制构件。这种方式在我国南方部分省市应用加多,结构设计方法与现浇结构基本相同,装配率、工业化程度低。


(2)预制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


装配式框架-剪力墙结构根据预制构件部位的不同,可分为预制框架-现浇剪力墙结构、预制框架-现浇核心筒结构、预制框架-预制剪力墙结构三种形式。这种体系的优点是使用高度大,抗震性能好,框架部分的装配化程度较高。主要缺点是现场同时存在预制和现浇两种作业方式,施工组织和管理复杂,效率不高。


预制框架-现浇核心筒结构具有很好的抗震性能。预制框架和现浇核心筒同步施工时,两种工艺施工造成交叉影响,难度较大;筒体结构先施工、框架结构跟进的施工顺序可大大提高施工速度,但这种施工顺序需要研究采用预制框架构件与混凝土筒体结构的连接技术和后浇连接区段的支模、养护等,增加了施工难度,降低了效率。这种结构体系可重点研究将湿连接转为干连接的技术,加快施工的速度。


目前,预制框架-预制剪力墙结构仍处于基础研究阶段,国内应用数量较少。


(3)楼梯和楼盖


预制装配式楼盖通常由预制梁和预制板组成,和现浇结构相同,通常分为钢筋混凝土楼盖和预应力楼盖,除了承受并传递竖向荷载外,楼盖将各榀竖向结构连接起来形成整体抗测力结构体系,共同承受水平荷载作用。因此,楼盖结构在增强结构整体性以及传递水平力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从混凝土建筑工业化的角度,预制框架结构由于预制率高,现场湿作业少,生产、施工效率高,更适合建筑产业化发展。尤其是在政府主导的各类公共建筑中,可以采用以预制框架结构、预制框架-剪力墙(核心筒)结构为主的技术体系。


目前,剪力墙结构是适合我国高层居住建筑的结构形式之一,应用最广,技术体系相对成熟。大规模应用中应以成熟的、有规范依据的技术体系为主。


针对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的工作需求,小城市、乡镇对多层建筑需求量很大,需进一步研究、完善、推广包括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在内的多层建筑工业化技术体系。今后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发展,尚需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1)是鼓励企业探索适用于自身发展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研究,逐步形成适用范围更广的通用技术体系,推进规模化应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2)是深入研究结构节点连接技术和外围护技术等关键技术,形成成熟的解决方案并推广应用;


(3)是探索与装配式建筑相适应的工艺工法,把成熟适用的工艺工法上升到标准规范层面,为大规模推广奠定基础;


(4)是进一步研究包括叠合板剪力墙结构、全装配框架结构在内的一系列创新性技术体系;


(5)是对成熟适用的结构体系和节点连接技术加大推广力度;


(6)是对目前尚不成熟的结构体系,应加快进行研发论证。


(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知识点: 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新型建造生产方式

相关推荐:

DBJT13-257-2017 福建省预制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检验技术规程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装配式施工

返回版块

9389 条内容 · 12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装配式建筑中剪力墙小知识

任何建筑中墙是不可缺少的,墙有建筑墙和结构墙之分,今天小筑给大家分享的是装配式建筑中的结构墙-预制剪力墙的内容,大家一定不要偷懒,用心学习,提升自己装配式的知识储存量,以备不时之需。 一、预制剪力墙的构造要求: 1.预制剪力墙宜采用一字形,也可采用L形、T形或U形;开洞预制剪力墙洞口宜居中布置,洞口两侧的墙肢宽度不应小于200mm,洞口上方连梁高度不宜小于250mm。 2.预制剪力墙的连梁不宜开洞;当需开洞时,洞口宜预埋套管,洞口上、下截面的有效高度不宜小于梁高的1/3,且不宜小于200mm;被洞口削弱的连梁截面应进行承载力验算,洞口处应配置补强纵向钢筋和箍筋,补强纵向钢筋的直径不应小于12mm。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