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环保工程 \ 环境修复 \ 大规模生态工程实施对黄河流域生态水文的影响

大规模生态工程实施对黄河流域生态水文的影响

发布于:2023-01-27 07:04:27 来自:环保工程/环境修复 [复制转发]

1.引言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退化,中国政府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等多项生态工程;生态工程的实施显著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提高了地表植被覆盖度,减少了地表水土流失,遏制了土地沙漠化,等。此外,生态工程的实施对地表水文过程也有显著影响,但以往的研究多集中在生态工程对单一水文变量的影响方面,对水储量的影响研究略显薄弱。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人类活动密集,水资源严重短缺。同时黄河流域也是中国生态工程的重要实施区,生态工程对该流域水储量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联合多源遥感数据资料,采用广义加性混合模型等方法,分析了生态工程建设对黄河流域土地利用和土地覆盖的影响,并定量化了生态工程、农业灌溉、气候因子对流域水储量变化的贡献。

 

1. 黄河流域生态工程分布示意图(GGP-退耕还林还草;TSNP-三北防护林;NFCP-天然林保护;EPSNR-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ER-生态工程)

2.黄河流域水储量时空变化格局

采用GRACE重力卫星数据定量评估了黄河流域格网尺度的水储量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在自然(降水、气温等)和人为活动(生态工程、农业灌溉等)等多类型因子驱动下,黄河源头区域的水储量呈增加趋势,而中下游区域的水储量呈减少趋势。黄河源头区域与中下游区域水储量的相反变化趋势,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生态工程对水资源的影响效应不同。自然草地、种植草地、自然林地和种植林地四个区域的水储量均呈减少趋势,但林地水储量减少速率大于草地,种植植被区域水储量减少速率大于自然植被区域。

 

2. (a)黄河流域水储量变化,(b)黄河流域草地、林地水储量变化

3.自然和人为驱动因子对黄河流域水储量的贡献

采用广义加性混合模型定量区分了生态工程、农业灌溉、气候因子对水储量变化的贡献。年尺度上,草地面积、径流量、降水和农业耗水量对黄河流域水储量变化的贡献分别是66.31%、26.12%、11.73%和5.86%。月尺度上,地下水对黄河流域水储量变化的贡献最大(9.88%),其次为NDVI指数(1.93%)。与黄河流域中下游区域相比,黄河源头区域的人类活动少,土壤水对该区域月尺度水储量变化的贡献最大(3.78%)。

 

3. (a)年尺度上各广义加性混合模型性能,(b)月尺度上不同驱动因子贡献量.(P-降水;ET-蒸散发;Q-径流;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SM-土壤水;GW-地下水;YRB-黄河流域;SYRB-黄河源头区域)

本研究阐明了大规模生态工程实施对黄河流域水储量变化的贡献,为决策者了解水成本和制定生态恢复工程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本文的研究方法也适用于全球其它地区。

本研究主要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701503,41801262和U21A2014)等项目资助。论文第一作者曹艳萍现为河南大学讲师,通讯作者谢遵义为河南大学特聘教授;论文合作作者还包括昆士兰大学William Woodgate博士,兰州大学马轩龙研究员,詹姆斯·库克大学Jamie Cleverly博士,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庞营军副研究员,河南大学秦奋教授,悉尼科技大学Alfredo Huete教授。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希望资料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2023-01-28 05:34:28

    回复 举报
    赞同0
  • co1448717859247

    学习了

    2023-01-27 13:26:27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环境修复

返回版块

9377 条内容 · 135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生态系统修复国内外研究进展与展望

为应对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丧失和全球气候变化, 生态保护修复的科学研究和实践正在迅速开展。生态系统修复被认为是世界范围内生态保护活动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对地球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生态系统退化持续发生且并未出现放缓迹象,因此,全球应积极采取修复行动以遏制和扭转这种趋势。目前,在国家、区域和全球层面已制定了宏伟的生态系统修复目标。联合国宣布2021–2030年为生态系统恢复十年,旨在制止和修复退化的生态系统,造福人类和自然。在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第一份草案的行动目标中明确要求至少修复20%退化的淡水、海洋和陆地生态系统。中国生态系统修复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落实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大生态系统保护修复力度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生态文明思想。我国始终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构建了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率先在国际上提出和实施生态保护红线制度,落实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动天然林保护修复、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一大批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稳步提升生态系统质量与稳定性。尽管中国拥有多样的自然环境、复杂的生态系统类型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但生态系统总体仍较为脆弱,亟待采取相应的生态系统修复行动,以维持生态系统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总之,围绕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功能以及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福祉的影响等核心科学问题,国内外已经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工作, 目前在生态系统修复方面已有很多成熟的技术,但还有待于解决系统整合、落实成本效益分析和推动长期可持续性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聚焦于梳理生态系统修复的发展历程,辨析相关概念及其内涵,总结当前热点的全球议题,整理与分析中国生态系统面临的退化问题与修复措施, 展望我国生态系统修复未来的研究与实践方向。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