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这起开始我们来从头梳理皇家园林。 看看古典顶级宫苑都长啥样子,都有点啥今天见不到的奇观。
不过要聊皇家园林,我们得从源头说起。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商代,最早见于文字的是“囿”、“台”和“圃”这三个字。
我们先来聊聊“囿”。其实判断园林出现的时间很简单,只要看什么时候出现了农业文明,这种定居化生产生活催生了城市,人们不需要像祖先一样游牧狩猎了,在中国这个时间是公元前11世纪。
中国在这个时间进入了农业社会,大概是殷末周初的时候,原本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狩猎并没有完全被抛弃,而依然在城市周围的农田进行。不过这时候的狩猎更多的是演习和训练的意义。
田猎大多在城市周边的荒地,休耕的农田上进行,但你想这样千军万马的辇过,再好的农田也会变得面无全非,所以在《尚书》就记载了周文王告诫子孙的话“不敢盘于游田”,就是不要随意去田野里去打猎。
但完全禁止田猎也无疑是自废武功,当时的农业也无法完全自给自足,所以就出现了“田猎区”,也就是把田猎活动限制在一定合理的范围,并且派人守护。
田猎除了捕杀猎物以供口粮之外,还会捕捉大量的活物,这些野兽和禽鸟都需要集中豢养,所以“囿”就是专门豢养这些禽兽的场所。为了防止禽兽逃跑,“囿”都会建有高高的围墙,这在《诗经》中有记载“囿,所以域养禽兽也”。
站酷用户 年华不等 作品
但可别觉得“囿”就是几个栅栏而已,我们今天到各地的野生动物园去看看,要想让某一类动物活得好,需要营造各种小环境,在温带养北极熊企鹅就得不停地给它们吹空调。 “囿”也是一样,为了禽兽的生息和活动,需要栽种树林,开凿水池,栽植果蔬,所以在周代“囿”的规模相当之大。
看看甲骨文中“囿”的样子,就是成行成列的树林果园。
你虽然可以把“囿”理解为大型野生动物园,但“囿”并不是以游览为主要目的的,在当时的社会一切的活动都为了储存食物,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说完“囿”,再来聊聊“台”。我们知道古代人们对于世界了解甚少,所以经常会崇拜神明以获取异于常人的力量。在他们目之所及之处,山是体量最大的自然之物,所以人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山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也是各种神仙在人间的居所。
所以拜山祭祖就成了封建社会一直延续下来的礼仪活动,不仅天子诸侯要举行隆重的祭天仪式,还在中华大地选出了三山五岳(汉武帝提出的)。
但拜山毕竟不是件容易的事,那么能不能做一个形式来代替山呢? 于是“台”就出现了。
宋画中的台
在《说文解字》中说“台,观,四方而高者也。”其实就是世界各地都出现的金字塔造型,只不过上头没有尖,作成平台用来观天象,通神明。
玛雅金字塔
传说中尧、舜都建有高大的台,“台”的出现甚至比“囿”还要早。
我们今天有个成语叫“功亏一篑”,就出自《尚书》记载的孔子的话“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 ” 原意指筑一座九仞(一仞合古时七尺或八尺)高的土山,由于只缺一筐土而没完成。比喻一件事情只差最后一点努力而未能完成。
天子在台上迎接神明不能雨打风吹吧,于是在台上人们盖起了建筑,《尔雅》曰:“台上有屋谓之榭,然则无屋者谓之台”。
铜雀台
台拥有天然的视线优势,可以远眺周遭的风光,还兼具军事防御的效果,所以很多乱世,战争频发的年代都有台的记载,比如 三国时期,曹操击败袁绍后营建邺都,修建了铜雀、金虎、冰井三台,即史书中之“邺三台”。
在宫苑中台作为必不可少的要素,成为了环境中的中心,围绕台形成了园林空间叫做“苑台”。
最后在来说说中国古典园林的第三个源头——圃。
如果说“囿”是豢养禽兽的动物园,那么“圃”就是种植瓜果蔬菜的植物园。《说文解字》中说“种菜曰圃”。
甲骨文中的圃上面是出土的幼苗,下面是整齐的菜畦。
圃不仅种菜,还培育树木。到了东周,甚至有用“圃”直接代指园林的。比如赵国的“赵圃”。
这三个源头中“囿”和“圃”属于生产的范畴,而“台”主要是祭祀拜神的需要。它们都不是单纯的审美,但却孕育了中国古典园林。那么有了源头,古典园林又将如何发展,请听下回分解。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谢谢楼主分享。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
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