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曼哈顿的帝国大厦投下阴影的照
城市,作为人类的聚居场所,一直在处理关于密度的问题。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建筑越来越高,间距越来越密集。更高的密度带来更多的使用面积和更多的可能性,增加了城市的活力;同时在另一面,高密度消除了自然和空地,城市变得更加拥挤,建筑彼此遮挡视线和日照,降低了生活的品质。
一些特定类型的建筑对光照时间有较高的要求。在特定的情形下,光照条件是影响建筑和城市形态的重要要素之一。
常州市劳动西路办公项目?吕晓斌
港华燃气办公楼建筑的项目基地北面、南面和西面都较为开阔,建筑的体量主要受限于东面相邻住宅小区对光照的苛刻要求。普济街小区是上个世纪建设的住宅小区,楼层为3-4层,楼间距离极为紧张,现状建筑的日照条件较为紧张,无法满足最新的住宅建筑日照标准。
这个条件意味着即使在现有的日照时间上减去一秒钟也是不允许的。新建筑对现存住宅建筑不能造成任何日照影响。这个项目的真正目标,是设计一座对于既存小区来说不产生任何额外日照遮挡的建筑;一座不产生阴影的建筑。
在这个项目中,对建筑的美学探索不是主要的课题。我们需要建造对光线隐形的建筑;因此光线会帮助建筑找到它自己的形态。
根据第一性原则,我们回到阴影产生需要的要素:光线和遮挡物体。如果要消除阴影,唯一的办法是让遮挡物体透明或者移除遮挡物体。总所周知,现实中并不存在真正隐形或者透明的建筑材料,所以为了让新建办公建筑不产生阴影,必须确保没有物体挡在太阳和(被遮挡建筑)窗洞之间的路线上。
我们的设计概念就是:寻找不产生阴影的形态。
利用光线轨迹逆向生成建筑形体过程示意
要想知道可以在哪里建造,先要知道哪里不能建造。我们设想在受光面和太阳之间存在一根无形的直线,这根直线随着阳光的移动在空中形成一道曲面,所有和这个曲面相交的物体都会阻挡光线,投下阴影;我们移除所有与这个曲面相交的体量,那么就不会有任何物体阻挡光线,新建建筑对于这个特定的受光面就是隐形(透明)的。
这个计算出来的曲面,就是新建筑可建范围的“模具”。使用这个“模具”,避免在不可建造区域建造,切除后的剩余体量就不会对我们预想的受光面造成任何阳光的阻挡了。这个剩余的体量就是允许我们建造的最大体量。
建筑形态演变过程模型
通过这样的方式,建筑获得了它的形式。这个形式只和建筑规范以及数据的计算相关,具有一种合理性和随机性的混合属性。
建筑大寒日日照投影轮廓图:可以看到投影边缘精确绕过右侧居住建筑的左下角。由天正建筑生成,我们使用专业软件复核,证明了计算出的建筑形体是正确的:避免了任何投影。
建筑形体轴测图
由于建筑的形体直接形成于对日照条件的技术分析结果,建筑的外部轮廓可以说是已经事先决定的。建筑的立面,通常是作为设计的目的而呈现的,在这个项目是作为技术的结果。
建筑东立面:可以看到由于太阳轨迹反推形成的建筑切口?吕晓斌
建筑东立面和东侧既有居住建筑?吕晓斌
建筑的北立面保持完整的形态?吕晓斌
建筑的南立面和西立面保持较为完整的形态?吕晓斌
我们可以认为这个项目的外部空间形态带有某种“被动”性质的。设计的过程由技术并非由美学驱动。这个结果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因此避免了被质疑的可能;有自我表达的愿望,从而自然地获得了建筑的个性。
建筑的内侧和外侧立面的材料可能性研究示意图
既然建筑的体量上与周边的环境获得自然的融合,建筑的外立面材料希望和周围建筑获得反差。建筑面向外侧的立面有白色釉面玻璃和浅色透明玻璃组合而成,切割出来的内庭院则采用深色透明玻璃,强化了建筑生成的概念。
建筑东北角照片:内部与外部的材料区分?吕晓斌
建筑东北角照片:内部与外部的材料区分?吕晓斌
阴影控制要求产生的建筑空隙不仅将阳光带入东侧的居住小区建筑,同时将尽可能多的自然采光和通风带入新建的办公建筑内部。
建筑的剖面模型:展示建筑内部形成的大小类型庭院
建筑的剖面图:展示内部空的空间
建筑东立面照片:内部的露台空间?吕晓斌
建筑的内部产生多处位于不同高度的露台空间。这些露台空间使建筑获得不同寻常的办公体验。其中一些露台更为私密,供相邻的办公室独立使用;另外一些更具公共性,为露台周围的办公空间提供了室外的交流场所。
在底层入口门厅的上方移除一块楼板,将二层与三层露台的空间直接展现在一层参观者的面前,增加了建筑内部空间的吸引力。
这种设计策略是一个双赢的尝试,既对周边的城市环境友善,又对新建建筑带来了更好的使用环境。
建筑东南面照片?吕晓斌
建筑西立面照片?吕晓斌
建筑东立面夜景照片?吕晓斌
建筑西立面照片?吕晓斌
总平面图
一层平面图
二层平面图
三层平面图
四层平面图
五层平面图
地下一层平面图
地下二层平面图
立面图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3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效果图
返回版块4.14 万条内容 · 13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三期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现有T1、T2、T3航站楼,2019年旅客吞吐量突破4000万人次。G20峰会以后,杭州提出争做亚太地区重要国际门户的发展目标,对机场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满足远期年旅客量9000万人次的目标,启动三期项目新建航站楼及陆侧交通中心工程,建设内容包括:T4航站楼、交通中心、旅客过夜用房、业务用房等,总建筑面积约143万平米。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城市,作为人类的聚居场所,一直在处理关于密度的问题。为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建筑越来越高,间距越来越密集。更高的密度带来更多的使用面积和更多的可能性,增加了城市的活力;同时在另一面,高密度消除了自然和空地,城市变得更加拥挤,建筑彼此遮挡视线和日照,降低了生活的品质。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