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装配式建筑 \ 装配式施工 \ 中国早期(20世纪末)装配式建筑体系与日本的对比分析

中国早期(20世纪末)装配式建筑体系与日本的对比分析

发布于:2023-06-28 10:34:28 来自:装配式建筑/装配式施工 [复制转发]

1 、发展出发点不同

日本装配式建筑兴起主要解决 建筑工业化生产体系 ,满足短期内实现建设 成本低、大批量 建造的要求;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后主要以解决 居住质量 问题为目标;进入成熟阶段后以实现 低碳化 绿色可持续 发展为目标。而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主要解决环保问题,减少建筑质量通病,消化落后产能,打造新型产业为主,要在短期内解决国外几个阶段所需解决的问题。

1 日本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

日本主要建设低层、多层建筑,高层建筑为辅;我国主要建设高层建筑,低层、多层建筑为辅。

2 我国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技术

2 、建筑结构形式不同

日本以发展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以及 钢结构体系 为主;我国主要发展 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 为主,这一结构体系在我国的研究实践尚有不足,加之存在不易拆改等先天问题,是我国需攻克的难题,而且国外鲜有可借鉴经验,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与我国的适用度还需大量验证。

3 预制混凝土结构体系对比

3 、装配式结构体系不同

就中日装配式建筑发展相似性而言,我国与日本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体系具有较大共同点,结构细分为装配式框架 - 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和框架结构等,而且主要使用的预制构件主要有预制楼板 - 叠合楼板、预制墙板和其他附属建筑构件。

1 日本装配式框架结构施工技术

4 、构造节点连接方式不同

以外墙板为例,在我国当前的建设项目中,预制外墙已得到了广泛地应用。预制外墙板的使用既有效的提高施工效率,又满足了作为建筑围护结构的耐久性要求。基于这些优势,各地出台了相关的激励政策,鼓励在建设项目中积极使用预制墙板。我国与日本的外墙板在构造上基本相同,但我国的 外墙板端部呈齿状 增大接触面积 而提高建筑整体性;日本外墙板端部 多切角 底部设置套筒 ,利用钢筋连接(如图 2 )。但基于中日预制构件构造形式和技术手法的差异,在实际施工中,节点构造存在各自特点。

2 中日外墙板构造及连接节点

由于外墙板兼具防水、隔声、保温性能,不同的生产和安装工艺也决定了装配式建筑的发展方向。经过技术引进和再发展的过程,我国国内的施工企业普遍使用的安装工法主要分为两种主流的安装方式: “后安装工法”(日本工法) ,即先进行部分主体结构的安装后,上层结构部分的浇筑与下层预制墙板的安装同时进行; “先安装工法”(香港工法) ,即先安装外墙,在进行内部结构部分的浇筑。

4 中日装配式的不同安装工法对比

通过以上工法的对比:“后安装工法”由于是主体结构和外墙板构件同时进行施工,施工速度较“先安装工法”较快,因为“后安装工法”要求与现浇相结合,结构更趋向于 装配整体式结构 ,建筑整体性高,但限于当前施工技术的限制,使用“后安装工法”时容易出现由于 构件生产 施工误差 等原因造成的施工困难等问题。相较之下,“先安装工法”主要以干作业为主,有利于在现浇和预制方式之间进行合理调整,同时施工时可以减少脚手架的数量,结构更趋向于 装配式框架结构 ,也更加适合我国当前发展阶段的使用。

5 、建设项目组织形式不同

我国建筑施工承自前苏联时期,显著特征为 设计与施工分离 ;日本施工主要采取工程总承包模式 - EPC 模式以及 建筑负责制 ,将项目流程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装配式优势,目前这一模式也在我国陆续推行。项目总承包模式对建筑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市场策略的制定:与政府及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客户满意度成为关注的重点;

项目总承包能力和多领域建设能力,要求施工总承包方有较强的建设能力和整体运营能力。

当前,我国的工程建设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在规划设计、工程承包、施工工艺、生产管理等方面有了长足进步,在做好技术积累的同时加大与国外企业的合作,借鉴国外好的经验,使我国的工程管理水平更加专业化,更上一层楼。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装配式施工

返回版块

9389 条内容 · 12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装配式施工策划、工艺及质量保证措施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