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茶余饭后 \ 北京建工集团杨震卿:建筑机器人能否取代建筑工人?

北京建工集团杨震卿:建筑机器人能否取代建筑工人?

发布于:2023-08-14 10:03:14 来自:施工技术/茶余饭后 [复制转发]

本期受访嘉宾


     

杨震卿

北京建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信息管理部副部长,科委会委员,智能建造中心副主任,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主要从事信息化、BIM、智能建造、自动化方面的研究、管理工作。主持包括天安门修缮、北京城市副中心、泰国LandMark超高层、北京马驹桥装配式住宅等超过300万平米工程的BIM与智能建造工作实施。主编、参编《北京市BIM细度标准》《北京城市副中心智慧建造标准》等十余项行业和地方标准,承担北京市建委十四五城乡建设科技规划研究等多项国家和地方课题,发表论文40余篇。


Q1:近几年在忙什么?


近些年,“ 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成为了全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向。建筑业的信息化也得到前所未有的机遇。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分类提出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数据五个要素领域改革的方向, 数据被定义成为了新型生产要素 。同年,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通知》,住建部等十三部委发布了《关于推动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通过发展智能建造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方向。我个人也非常荣幸地参与到了一些企业和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当中。


2016年我参与了 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北京大兴机场的工程建设项目 。这两项工程给我带来完全不同的挑战,让我意识到建筑信息化对工程发展的重要性,并找到了存在的瓶颈问题。通过牵头北京市科委立项的城市副中心智慧建造课题研究,发现必须找到一条通往解决BIM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程建造深度融合的道路,才有机会切实实现企业数字化创效,行业高质量发展。因此, 我借鉴工信领域“智能制造”研究成果,首次提出了“BIM+高精度测量感知”实现智能建造的思路 。随后通过一系列积累,初步形成了一个站在企业视角比较清晰的智能建造概念,这个概念可以表述为: 智能建造是以创效为目标,以工业化为主线、以标准化为基础、以建造技术为核心、以信息化为手段 。通过BIM技术实现虚拟侧的数据生成,并进行模拟和数据承载;通过智慧工地实现高精度的测量和感知,实现联结虚拟和现实;通过智能装备实现对现实反馈,将施工作业现场转移到工厂完成,将工厂能力移植到施工现场;从而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造技术深度融合,丰富、延展建造能力,提升建造产品品质的新型建造模式。

       

▲北京 城市副中心进度管理


以此为理论基础, 在我的推动下, 2019年 北京建工集团建立了“智能建造中心”, 统筹企业数字化转型,这是行业内最早的企业智能建造中心之一 ,同期还承担了北京市十四五建筑业科技发展研究课题和国家建设工程全过程咨询数字化转型课题研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建言献策。


2019年至今,我和我的团队围绕智能建造和企业数字化转型做了9件事。


1)基于需求深入行业调研。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分析企业实际需求,了解行业供应商和解决方案,从而形成了对行业数字化发展的认识;

2)建立符合北京建工特点的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在编制十四五规划时编制了专项数字化转型分规划,明确了企业转型工作方向和任务;

3)围绕工作目标制定、调整、完善一套适合施工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求的业务系统组织架构;

4)总结经验,制定符合发展需要和现实企业能力水平的标准体系;

5)加大投入力度,开展企业数字基础设施能力提升建设;

6)组织技术团队,对企业信息化应用系统进行改造与完善,建立企业信息化高速公路;

7)组织规模性的智能建造试点示范,立项了近百项示范工程,促进经验积累与技术推广;

8)建立企业智能建造和数字化关键技术研发体系。编制技术研发指南,开展产学研对接,围绕智能产品,在管理信息化、生产信息化、智能装备等方面形成技术突破;

9)提升人员数字化能力。组织编制服务企业领导的智能建造简报,开展针对中高层管理人员的数字化培训班,开展对年轻技术人员的数字化技能培训,实现数字化对人员的赋能。


以上工作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例如,我们在 北京工人体育场工程采用数字化模板深化加工,利用BIM与数控机床相结合,模板施工效率提升了10倍 ;2022年我们获得的BIM相关奖项超200项,是2019年的5倍;企业具有数字化相关职业资格的人员达到600人…这些数据背后是北京建工从上到下正在逐步建立数字化思维,利用新一代技术解决问题,并对抗市场的不确定性。


Q2: 工作中有哪些难忘的人和事?


2019年天安门进行大修,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 数字资产对历史文物永续保护的重大价值 。要确保当前修缮工作顺利,就要充分掌握以往建筑维修的历史资料和建筑现状,而想让后续修缮工作持续开展,就要对当前修缮工作进行完整记录,在这个过程中,数字化、智能化的技术手段发挥了巨大作用。我们对天安门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处彩绘都建立了数字模型;对每一根金柱、每一片承台都进行了数字化探伤;对修缮的每一步工艺都建立数字工艺字典。 这次基于天安门的古建修缮数字资产建立被相关领域专家评价为前所未有、国际先进、国内领先。

       

天安门改造提升数字资产



Q3: 生活中有哪些兴趣爱好


梁思成先生有一篇关于《谈“博”而“精”》的文章,说的是专业与爱好之间关系,我深以为然。谈到兴趣爱好,我最喜欢的还是通过各种渠道获取看似无用的“杂学”知识。比如最近人工智能大热,我专门研究了大语言模型编写稿件,还用当下最火的AI绘图工具stable diffusion做了一些插画。其他观影、旅行、摄影不足尽数,就像梁思成先生所说“应该把这些文娱活动也看作培养我们身心修养的“博”的一部分”



Q4: 最近有哪些思考


近期我正在 从事建筑机器人的场景化研究 ,其中有两点不成熟的体会。

一是建筑机器人在场景中落地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建筑业应用机器人要解决通信环境建设问题,走施工场景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道路。


二是建筑行业采用智能化机器装备(或者说建筑机器人)作业的目的不应是机器取代人,而应是通过智能化手段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扩大就业范围,重新划定就业工种,实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造深度融合,提高生产力,进而促进工程建设行业从业人员更有尊严地工作, 实现劳动力向建筑业的回流,从而稳固其国民经济支柱地位,带动产业链持续高质量发展。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茶余饭后

返回版块

5849 条内容 · 6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二建合格标准为50%!

  广东人事考试网发布《广东省2023年度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报考须知》和《广东省2022年度一级造价工程师职业资格考试全科成绩合格人员名单公示》, 一造共2388人拟合格 。 二建报考: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