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二期总体规划设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二期总体规划设计

发布于:2024-01-08 11:09:08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近日,由同济设计集团城市与规划设计研究中心联合集团建筑设计三院,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二期总体规划设计项目的招标中,从国内多家知名设计单位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该项目。  
    

 
01.  
项目背景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地处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光谷科创大走廊腹地,由同济设计集团建筑设计三院和城市与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共同完成的一期校园已于2019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 一期校园实景图  

 
新校区二期位于一期北侧,用地规模458亩,学生规模7200人,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一、二期校区总用地面积1165亩,总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  

 
 
▲ 区位分析图  
 
▲ 东南向日景鸟瞰图  
 
▲ 西南向日景鸟瞰图  

 

 
02.  
方案布局与构思  

 
项目以“地学策源地,蔓生未来园”为主题。规划采用藤蔓生长的设计理念,以地质学为根,校园规划延续中国地质大学百年文化根脉,以已建成的一期校园为基础进行有机生长,营造新的时空序列。  

 
 
▲ 方案生成图  

 
方案以水为脉,充分利用现状水系打造核心空间,一期水脉蔓延生长,接入二期水系构成主要轴线脉络;以路为蔓,多维互联的道路系统串联各功能空间,并通过礼仪主广场承接一期礼仪校门,作为轴线连接的转折点;拥心筑楼,围绕水景核心空间,依托道路体系,建筑组团如花瓣般向周边层次绽放;最终形成“一轴两带,虚实结合,三心六区,蓝绿交织”的规划结构与功能布局。
 

 
 
▲ 规划总平面图  

 

 
03.  
五大规划亮点  

 
规划聚焦“构建整体校园、组织交通衔接、打造文化景观、营造建筑风貌、保证落地实施”五个核心议题,从整体性、安全性、生态性、协调性、实操性五大方面出发,建设校城一体、多维互联、绿色生态、传承创新的现代化新校园。  

 
整体性:校城一体,两区共融      

     
     
▲ 西北向夜景鸟瞰图  

 
■  校城一体,产学融合  
规划构建校园三级共享模式,将国际地学教育中心、科研平台、实验实训用房、体育场等公共设施功能沿校园外围布置,形成城市与校园功能的相互渗透。同时以科创功能为重点,构建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打造教育服务与产、学、研功能齐全的新校区。  

 
 
▲ 功能布局策略图  

 
■  独立组群,功能齐全  
二期校园统筹功能布局,以城市道路为界分为南北两大片区。    
 

 
南片区:核心建筑国际地学教育中心与大师工作室依水而居,珠落玉盘。科研平台与实验实训用房与主入口广场结合布置,强化门户仪式感。公共教学功能位于南北片区之间,服务整个校园。  

 
北片区:科研实验功能布置于校园西侧,与产业片区联系便捷;学生宿舍组团靠近运动区、公共教学以及食堂后勤。  

 
 
▲ 规划结构分析图  

 
■  轴线延续,虚实结合  
二期轴线是以一期轴线为主体的延伸与补充。为衔接一期轴线的方向,二期轴线在南片区转向东南角对位一期校园的礼仪主入口,并设置礼仪广场地下通道作为一二期轴线连接转化的重要节点。水系作为虚景与轴线广场步道实景对比强烈,共同组成内部连续的系统性开放空间。  

 
 
▲ 轴线空间鸟瞰图
 

 
同时,二期校园在延续一期书院布局模式的基础上,采用空心化布局,中轴不设置主建筑,国际地学教育中心等公共建筑沿地块外侧布置,既凸显一期轴线的主要性,又形成良好的对外城市展示界面。  

 
 
▲ 空间布局策略图  

     
安全性:多维互联,台层弥合      

     
多维互联的立体交通系统生成车行与慢行网络蔓生全域。        
     

 
■ 车行交通:在南地块东南角设置下沉礼仪广场作为步行主入口,南地块南侧设置车行主入口。同时,将车行环路相对设置在建筑外侧,建筑组团内部营造无车环境。  

 
■ 慢行交通:设置骑行道、漫步道与滨水栈道丰富步行体验。  

 
■ 多维交通:立体交通作为一期校园地面交通的补充与完善。在南地块东南角与南地块北侧设置下沉广场、地下通道与天桥,沟通一、二期校园与二期校园南北片区。  

 
 
▲ 交通组织策略图  
 
▲ 滨水空间效果图  

     
生态性:活力水岸,生态共栖      

     
场地的生态本底是设计的起点,规划在保留两处现状水塘形成核心景观节点,规划后湖面总面积为 15798 ㎡。水系规划通过暗渠连接北侧河道进行水源补给与排出,并通过雨水回收利用装置进行内循环,形成贯穿场地南北的生态水系统。      

 
南区以星斗湖为核心打造的“大地之心”国际学术交流空间,延续一期现代化的建筑风格,融入地学特色,形成健康、活跃的滨水空间。北侧星冶湖延续生态共栖的设计主旨,以湿地水岸与生态绿岛重塑多样生境,实现校内外生态空间的渗透与融合。  

 
 
▲ 文化景观策略图  

     
协调性:地大特色,传承创新      

     
     
▲ 滨水空间效果图  

 
建筑设计延续一期稳重大气的建筑风格,以水为线索,打造具有地学特色、与自然共生的绿色校园。
 

 
■ 天圆地方,演绎校徽广场  
科研实训综合体作为地大二期校园的起点,在天圆地方的理念之上,进一步融合地质结晶的钻石形式组织立面,璀璨夺目,打造校园核心节点。  

 
■ 山高为峰,探索进取  
国际地学中心设置于二期南侧地块西南角,既于一期校园联系紧密,又有较好的独立性。地学中心在设计上取义千里江山的高峰,通过设置双塔的形象,打造稳重、现代、开放、大气的建筑形象,成为二期校区的地学高峰。  

 
■ 泗水而“居",通幽为”堂"  
滨水学习生活组团通过层层退台形成层次丰富的校园界面,实现各临湖建筑均有最大滨水观赏面,营造高低错落,垂直叠合,形成丰富的空间形式。  

 
 
▲ 建筑设计分析图  

     
实操性:经济高效,落地为先      

     
规划按照“一次规划、分期实施”的实施原则进行总体统筹安排,新校园二期分为近期、远期、预留有序推进新校区建设。其中,南片区一期建设,北片区二期建设,北片区东北角预留远期用地。南北片区分别形成功能齐全的建筑组团,一期建成即可投入使用。      

     
 
▲ 开发时序分析图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加倍努力
    加倍努力 沙发

    学习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新校区二期总体规划设计方案,多谢了。

    2024-02-25 19:45:25

    回复 举报
    赞同0
  • lijiawei411
    lijiawei411 板凳

    新校区二期位于一期北侧,用地规模458亩,学生规模7200人,总建筑面积约32万平方米。一、二期校区总用地面积1165亩,总建筑面积89万平方米。  

    2024-02-17 08:56:17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8 万条内容 · 44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共创未来,征集土木图纸

PART.   0   1   启程梦想,邀您共绘未来!   我们诚邀您参与本次在线征集土木建筑图纸活动,用您的智慧点亮建筑之魂,共同绘制未来的壮丽篇章。不论您是资深设计师,还是对建筑怀有激情的爱好者,您的作品都将为这个行业注入新的活力与创意。让我们携手筑梦,共创土木建筑新纪元!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