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装配式建筑 \ 装配式施工 \ 30.4米深 6道撑 63.5万方土!超大超深基坑是如何施工的?

30.4米深 6道撑 63.5万方土!超大超深基坑是如何施工的?

发布于:2024-01-11 09:24:11 来自:装配式建筑/装配式施工 [复制转发]
11月26日,由上海建工四建集团承建的龙阳路交通枢纽中片区04街坊项目完成A区最后一块地下室顶板浇筑,至此工程先行开挖作业的A、D区基坑全部出零,达成重要的节点目标。

本工程划分A、B、C、D四个区域施工,其中A、D区基坑 最深达30.4米,共计6道支撑,累计土方量达63.5万立方米, 地下室总建筑面积11.31万平方米,累计浇筑混凝土12.89万立方米。同时,在项目协调组织下,工程T1、T2塔楼同步于11月上旬启动了上部核心筒钢框架施工。

项目分区示意图

     
基坑施工阶段          



     

针对项目超大超深基坑,项目部采用分层盆式开挖、分段浇筑前五道支撑。开挖深坑区域至第六道暗撑底后,施工混凝土围檩和型钢支撑,随后开挖深坑周边大底板土方及第六道撑下深坑区域,每块后浇带区域钢筋全部完成后采取整体浇筑。

底板深坑模型

按照减少放坡面和不同标高坑底类型、去除难以施工的尖角小折角等原则,项目部深化调整全部底板深坑放坡,减少钢筋锚固数量,降低钢筋绑扎难度,并形成深坑平面图指导钢筋翻样和现场放线。

由于基坑面积大,项目部争分夺秒缩短坑底暴露时间,引入袖珍挖机辅助施工,同时对深坑采取垂直分段施工措施,提前浇筑深坑普遍底板以下混凝土,减少7层承压水降水总量,降低对基坑北侧轨道交通的影响。

基坑优化对比

4D模拟施工工序

针对坑连坑情况,项目技术团队利用BIM技术对错综复杂的基坑完成优化40余处,加快底板施工进度。通过4D模拟进行工序、工况对比,直观反映各区搭接次序并进行不同计划工况下的工期对比,择优实施。现场混凝土浇筑交通组织通过在线调度系统合理部署,大体积混凝土测温通过智能云平台实时监测,实现拌站与施工现场同步协调,并确保养护质量。

     
底板浇筑阶段          



     

项目今年5月完成A、D区全部底板施工,累计底板浇筑共计5.2万立方米。其中T6区域底板超过8000立方, T1及T2塔楼单次连续浇筑均超过1万立方。项目顺利解决T1、T2超深坑混凝土浇筑、深基坑接(截)桩施工、大体量混凝土连续浇筑等技术难题,圆满完成既定的底板浇筑计划。

过程中,项目部引入串筒浇筑方式,配合固定泵、汽车泵,加快大底板混凝土浇筑速度。由于局部底板厚度超过6米,项目部提前浇筑T2深坑区域底板至-25.05米,并留置水平施工缝,有效把控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质量,为后续底板整体浇筑创造有利条件。协调组织场内交通,在高峰期5台62米汽车泵、2台固定泵、2台串筒料斗同时施工,混凝土搅拌车不间断进场时,精心协调,提前规划泵车停放位置,清理栈桥上的物料堆场,安排专人引导搅拌车进、退场,保障底板浇筑的连续性。

     
地下结构施 工阶段          



     

项目顺利完成整个庞杂、大难度的换撑体系,包括后浇带位置、各层地下室坡道、电梯井等开间较大位置设置换撑,以及第一道支撑拆除前B1楼层设置斜向换撑,同时由于工程场地中心区域为地下中庭,A、D区顶板施工时于中庭区域设置换撑,传递B、C区支撑侧向力。

针对地下一层9米层高,且结构分布较多超限梁,项目对其高度超过8米的排架体系进行详细的分析计算,逐个区域梳理超限梁板范围,制定专项方案,确保支架模数符合大面支架排版尺寸,并加强现场搭设验收和专人巡视,保障大型排架作业安全。

     
龙阳路交通枢纽中片区04街坊项目于2021年9月正式开工。建筑面积54.8万平方米,主要单体包括6栋塔楼与裙房,塔楼最高29层,建筑高度最高140米。工程将建设成为一座集休闲游憩、商业商务、办公生活于一体的现代化核心商务区,助力龙阳地区打造世界一流的交通枢纽综合体、站城一体化开发的新标杆,为浦东新区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作出贡献。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
  • 放水发电
    放水发电 沙发

    这份资料不错,支持与鼓励多上传分享给大家

    2024-01-12 08:35:1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放水发电
    放水发电 板凳

    这份资料不错,支持与鼓励多上传分享给大家

    2024-01-12 08:35:12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装配式施工

返回版块

9389 条内容 · 122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什么是“工业上楼”?最全整理,看完就懂了!

  “工业上楼”产品专题研究 筑森设计 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产业用地资源日益紧张、工业用地成本逐渐增长,工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加速和土地资源紧张的双重压力,工业上楼应运而生。作为一种不同于传统工业厂房模式,而是转为在高层建筑中进行企业的生产、办公、研发、设计的都市型工业楼宇模式,工业上楼通过提高工业用地容积率,有效提升了工业用地的利用效率,近年来在越来越多的城市得到重视和实践。筑森设计通过解读工业上楼的起源与发展概况、各地政策,研究工业上楼的产业选择、典型案例,剖析工业上楼实施中对规划布局、产品形态、建筑标准等的要点所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