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设计 \ 公共建筑设计 \ 安仁坊遗址展示厅与安仁驿馆

安仁坊遗址展示厅与安仁驿馆

发布于:2024-03-05 14:55:05 来自:建筑设计/公共建筑设计 [复制转发]

项目背景
西安,十三朝的历史名城拥有丰厚的文化资源。建于早唐长安城安仁坊内的小雁塔(荐福寺塔)坐落于今天的西安博物院内,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与人文历史,划定成为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承载了大量的城市信息和绵长的发展印记。2018年12月,西安启动了“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改造”工程,于安仁坊遗址区建立一座展示厅与游客服务中心,占地约12600 平方米。在历史文脉保护的整体规划中,设计出发点是如何处理建筑、遗址和城市的关系,实现与城市生活的融合,从而再现历史风貌。

谦逊的历史回望
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小雁塔,长安城的朱雀大道、第八横街以及西安博物院的存在,构成了本项目片区中最重要的历史脉络和空间体量。在这样复合的城市背景下,谦逊是我们对历史最好的致敬。基于尊重场所肌理与城市涵构、协调与小雁塔周边风貌的关系,我们确立以小雁塔、西安博物院为主,新建展示厅与游客中心为辅的设计策略,三角相互对望,回应片区的历史文化脉络。

透过对于长安城营城思想的理解分析,以城、坊、院的秩序来转化唐代宅院的概念,建筑空间的组织暗示了遗址构成的秩序,结合景观设计来展示坊墙遗存空间。形体均以低隐的姿态,在 12 米限高下,高度有序起伏,以大隐于市的手法,融入整体片区。

开放的空间活力
在展示和保护遗址之外,和城市空间的紧密结合,是本项目设计的独特之处。将古代坊墙、坊沟、坊院转译成当代的物质空间,以错落有致的景观墙来叙述“坊墙”的历史功能,提供公共活动的场地,成为参展活动的一部分。结合遗址布局,体量之间的缝隙成为进入的通道。展示厅入口左侧上升的台阶,将游客引入二层平台。在闭馆期间,人们也有机会在这样的高度远眺小雁塔。

展厅设计以人的身体维度来感知遗址的空间信息,将遗址包容在大跨度空间中,构成遗址与展示厅的两种“宅邸”空间的错置,利用可上人玻璃对遗址进行可视性保护,并结合遗址之间的空隙串连观展流线,借由这个方式,让游客可以漫游于历史之间,营造出在古与今之间穿梭的空间错觉,结合新式的展陈技术,调动参观者的身体知觉,提供沉浸式的文化游览体验。

凝练的建筑语言
我们从历史中寻找创作灵感,基于遗址布局的建筑体块,结合从唐代提炼的屋宇元素与虚实相间的立面设计,以一种“当代中式”形象,在场地内自然而然地形成自我的语境,既符合本体识别性,也能良好的融入周围历史风貌之中。展示厅造型以中心围合式进行展开,核心大跨空间以张弦梁结构玻璃顶建构,将主要的遗址展区完整包裹,数个错落有致的屋面组合,一方面回应了遗址布局,另一方面也是呼应传统院落里坊特色。游客服务中心同样以有机的体块与错落的屋顶组成,与展示厅于第八横街两侧相互对话,共同构成对长安城的历史回望。为了避免混淆展陈建筑与遗址本体的关系,新材料是处理时代性与历史文化的良好媒介。项目选择以钛锌金属板、实木格栅与玻璃幕墙作为主要的立面表现材料,屋顶使用叠梯式哑光金属屋面重现传统屋瓦意向。藉由沉着细腻的材料纹理,呈现的历史感与遗址文物相呼应,创造谦逊而高雅的文化气质。

结语
安仁坊遗址展示厅与安仁驿馆的设计目的并非单纯树立一个城市纪念物,遗址与公共生活高度的结合才是遗址保护的终极目标,我们以谦逊的态度,建构了一个与小雁塔历史文化片区良好嵌合的展示厅与游客中心,一个集展览、教育、社交、历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故事矩阵。


项目图纸



  • 加倍努力
    加倍努力 沙发

    学习了安仁坊遗址展示厅与安仁驿馆设计理念,多谢了。

    2024-03-06 08:39:06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公共建筑设计

返回版块

51.18 万条内容 · 441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蛹’入口展馆

‘蛹’位于伍德福德民俗节的入口处。该建筑被设计成一个温馨、凉爽、阴凉的空间,为人们在进入民俗节前与亲朋好友会面提供了一个场所。这个大型编织凉亭完全由当地采伐的竹子制成,其规模既能让游客在炎热的天气中得到休息,又能鼓励游客探索和体验由伍德福德民俗节特别项目志愿者编织的有机结构。在 Juan Pablo Pinto 的艺术指导下,“Cave Urban”团队培训了一批背景和年龄各异的志愿者。团队成员学习了如何采摘、准备竹子,并使用简单的劈竹和绑丝技术建造竹子。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