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益峰
学习传统文化,常常不一定就是知识,学习的全是糟粕,最后变成最倒霉的家庭。
宋代的道士,杨一笑,就是这个类型的传统文化人,痴迷传统文化,最后倒霉于传统文化。
杨一笑,原名刘泽恩,号凌虚子,又号一瓢道人,自名杨一笑。生卒年不详,宋神宗时期人氏,自云春分时所生。其人高逸不凡,狷狂放达,学识博杂,行事怪僻,每多奇谈异论。时人以之为异,是以为作传以记之。
1、不要成为杨一笑
清代光绪二十五年,清代程世爵撰写的《笑林广记》之《杨一笑传》,其描述了部分江湖人士的滑稽人生。
道士杨一笑死后,葬在云梦泽西,鹿鸣山中,
其墓志铭记载:
初从文,三年不中。
后习武,校场发一矢,中鼓吏,逐之出。
遂学医,有所成。自撰一良方,服之,卒。
注解:杨一笑,年轻的时候,学习文化,连续考了三年科举,都没有考上。
于是杨一笑改学武,在练武场上射了一箭,竟然射中了敲鼓的人员,结果被师傅赶了出去。
文武都不成,杨一笑只能去学医术了。感觉学有所成了,那就给自己写个方子补补身子吧,按照方子抓了药,吃后,中毒死了。
杨一笑先生的结局,这也是很多传统地理师傅的最后结局,一生给人指导吉凶,心高气傲,说大话,固执而自信,最后给自己选了一个最为穷苦的地理。
笔者在沙漠相度地理,部分网友觉得就是笑话,沙漠里怎么会有风水。
其实这里,没有形峦,没有来去水,只能辨别气数。
当时有萨满路过此地,说此地要出大富贵。后有牧民去世,在附近火葬,没有坟头。后人果然出现几个大富贵。
笔者在某黄金矿区,相度吉凶。在地下二三百米的矿洞之中,转悠、观察、相度了半天。
判断该矿的财气,和未来的气数,给老总一个建议,未来的发展方向。
2、地理需要研究理论,然后抛弃理论
地理师傅,起初接触地理风水,需要苦苦研究书本理论,需要认真研究常规的形峦理论和理气理论。基本功必须要扎实。
但是最后走向实践,就必须要抛弃理论,抛弃一些的形峦和理气学说。一个职业师傅,所面对的实践,常常是多样化的、复杂化的。比如:
大量的城市住宅选址和装修,应该选哪一个楼层,哪一个户型,哪一个位置?
门面选址和装修,哪个门面有财气?
机关、单位和工厂布局,如何确保相对平安,如何增加更多的财气?
矿山,吉凶判断,财运如何,是否可以继续投资?
农村公路边,或者密密麻麻的村子住宅之间,如何选一个宅基地,如何布局?
这个别墅能不能居住?这个宅基地能不能盖房子?这个住宅能不能买?买下后,带来的是吉祥,还是灾祸?
老人去世后,如何在城市公墓里,选一个好位置?或者在村子附近、自家地里,如何选一个好位置?
等等。
这些工作,基本用不上寻龙点穴的理论,没有入首‘、来龙、过峡、起顶、开帐、开窝,没有朝山、案山、甚至没有龙虎,什么形峦也没有。
那些死板而迂腐的理气理论,常常用不上,没有明显而清晰的来水口,没有明显而清晰的去水口等等。
就连择日,也常常是限制非常多。
比如结婚择日,常常只能在国庆七天,或者春节前后半个月之内,卜选一个适合自己的日子。
下葬,尤其是土葬,一般之内在去世后,三五天,最多十天之内,必须下葬。
实际上,日子本身没有太大的吉凶差别,天天都是好日子。一个专业的师傅,需要判断哪一天相对最适合东家,最容易增加福气。
实践中,不要迂腐,抛弃一切的公式,一切的死板理论,灵活应对。
地理的最后境界,主要就是靠眼力、辨别力和智慧。
笔者在蒙古族的牧区,相度地理,该地地形,几百公里之内,全是荒漠和荒滩。
此墓为喇嘛卜选,后人出现一群富贵。
3、地理界,很多师傅,都有杨一笑的影子
地理界,很多师傅,都有杨一笑的影子,做事死板、顽固、自信、偏执、孤僻、喜欢独树一帜,看不上所有世俗。最后给自己卜选和安排,一个气数最差,风水最差的房子和坟地。
笔者接触一个老先生,看风水,择日都死板,非常顽固,非常自信,结果最后啥也没有,成为村里最倒霉的人。
别人家老人去世,埋在村子附近,他家老人去世,要在周围几座大山筛选宝地,在一个偏远的山沟下葬。下葬时候,号称要出厅级干部,结婚孙子小学没有毕业,就不上学了,流浪社会。
村里别人家住宅,都往城里买房子,去大城市找工作,居住,娃娃读书,他非说老家旁边有一个真穴,可以盖房子。花了二十多万,在那里盖一个房子,孤孤零零的。结果儿子孙子,两辈都是老光棍,脾气也古怪。
别人家娃娃都是国庆或者春节前后结婚,他非说不吉利,在非节假日结婚,结果来的客人寥寥无几。实际结果,娃娃结婚不几年就离婚。
儿子做生意,他千挑万选,选了一个位置,说风水好,可惜不当道,没有人流,在主街的背面,还花了好几万,把门改得歪歪斜斜,结果做了三个月,儿子的生意就黄摊了。转行看风水,号称有祖传富贵秘诀。
陈益峰师傅,在某城区规划方案研讨会,提出地理意见。
城区大规划、商业建筑、商场规划等,现有的书本形峦和理气理论,基本上没有任何应用价值。实践中,主要靠眼力和辨别能力。
寻龙点穴理论,主要是偏远的山区,无人到达的位置,选坟墓。理气理论,多数都是适合屋内研究的书本理论。
结语
传统文化,四分是精华,六分是毒药。
我们传统文化人,始终要保持清醒、灵活的头脑。
传统文化,用好了,就是精华。用不好,就是毒药。
笔者长期在基层从事地理,每每看到这些滑稽的现象,都非常警惕。我们地理人,要常常反思,时时戒惕,不要成为一个滑稽的手艺人。
我们学习地理的师傅,常常都有杨一笑的影子。要尽量走出来,不要在一个死循环里,打转转,自娱自乐,坑害了几辈人。
全文完。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2人已点赞
分享
建筑风水学
返回版块4.61 万条内容 · 265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蒙藏地区,还保留了一些地理风水的精华文/陈益峰 笔者些年,经常去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等地,相度地理。亲身接触过,也听过大量关于喇嘛、萨满等卜地、卜宅的技术,感觉到这些修道人,还掌握和保留了一些传统地理风水的精华。 地理技术,是华夏民族的古老智慧,也是亚洲地区很多民族的生活经验的总结。地理的本质是相度、眼力、观测和智慧的辨别,在华夏地区,唐朝之前,还保留了大量地理技术的本源。 笔者在荒漠地带,研究喇嘛为某家族卜选的坟墓,没有明显的形峦和理气的痕迹。全凭肉眼捕捉生气。此地葬后,出现两个大富贵,一个正厅,一个大富翁。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