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中 结构专业部分如下:
1. 建筑物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 当平面有凹口时,凹口周边楼板的配筋宜适当加强。当楼板平面形状不规则时,宜设置梁使之形成较规则的平面;否则应采取加强措施(如设暗梁、附加筋等),并提高该部位的配筋率,提高混凝土的抗裂性能。
2. 现浇剪力墙结构长度大于45m或现浇框架结构大于55m无变形缝时,宜在楼板平面中部设置温度后浇带。 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800—1000mm。后浇带处设置双层加强钢筋,并应加强配筋,后浇带混凝土与两侧混凝土浇筑的间隔时间 不宜小于2个月 ,浇筑时宜采用提高一个等级的微膨胀混凝土。
3. 层数差超过10层(含主楼与车库、主楼与裙房交接位置)或平面布置复杂的建筑物,宜设置沉降缝或沉降后浇带。 沉降缝或后浇带宜设置在与高层结构相临近的低层 结构一跨内 ,楼板受力较小位置。沉降后浇带应贯通底板、墙板及顶板,并应在主体结构封顶或沉降速率达到稳定标准、预估沉降差异满足设计要 求,经设计单位认可后方可封堵。后浇带严禁在施工时随意取消。
4. 钢筋混凝土结构楼板厚度 不宜小于120mm,不应小于100mm,采用装配式时不应小于130mm。 当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叉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结构超长时应进行抗裂验算,必要时可加密分布筋的配置。现浇板混凝土强度等级 不宜大于C30 ,当大于C30时,应采取抗裂措施。
5. 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细且密的配筋方案。 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现浇板及跨度大于4.2m的板应配置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直径不宜小于8mm。 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引起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方向的钢筋。 建筑物四角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规格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5m。
6. 钢筋混凝土楼板中钢筋原材质量、规格、型号、位置、应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双向板钢筋网为双向受力,其交叉点必须全部扎牢。 保护层厚度采用成品垫块、马凳等有效措施控制精确,钢筋垫块、马凳尺寸应与钢筋保护层厚度、板厚度及钢筋规格相适应。浇筑混凝土时要做好护筋工作,凡被碰倒或钢筋变形,应随时修复到位。在混凝土浇筑时,对裂缝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马道或临时跳板,不得直接踩踏钢筋和混凝土表面。
7. 穿管线宜布置在梁内。 当管线需布置在楼板内时,应布置在上下钢筋层之间,线管水平间距不宜小于50mm,且不宜立体交叉穿越,确需立体交叉的 不应超过二层管线。 线管敷设时交叉布线处可采用线盒,在多根线管的集散处宜采用放射形分布,不宜紧密平行排列。当穿线管设置在板跨中部1/3区域或两根及以上管并行排列时,应在穿线管下部沿管方向增加Φ4@150、宽500mm的钢筋网片。穿线管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当线管直径大于20mm时,宜采用金属导管。
8. 模板支撑基础为回填土时,回填土要分层夯实,保证具有足够的密实度,并有防水浸泡的措施。 模板支撑立柱下应铺设有足够刚度的垫板,上下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保证模板支撑牢固不变形。
9. 现浇板模板支撑的必须经过计算,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边支撑立杆与墙间距不得大于300mm。 根据工期要求,配备足够数量的模板,保证水平构件拆模时混凝土强度符合规范要求。梁板后浇带、梁板预留出料口、塔吊预留洞处,模板及支架应独立设置。独立模板支撑不得随意拆除、二次回顶,拆除条件必须满足设计及规范规定。
10. 为减小混凝土结构自重状态下的拉应力,楼板底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 若设计无要求,跨度大于4m的楼板模板按跨度的1/1000—3/1000起拱。
11. 预拌混凝土使用单位在订购预拌混凝土前,应根据工程 不同部位和环境提出对混凝土性能的明确技术要求。 掺合料总掺量不应大于水泥用量的30%。混凝土骨料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石粉含量、云母含量、压碎值等指标应符合要求。高层建筑楼板混凝土入模坍落度一般不应大于180mm,其他建筑一般不宜大于160mm。进场时应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商混供应单位共同检验入模坍落度。浇筑过程中严禁向混凝土内加水,混凝土进入施工现场后应在卸料处、入模处分别安排专人全程旁站检查。当混凝土工作性能不良时,应由商混供应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处理。
12. 现浇板浇筑时,应随浇筑、随找平、随覆膜养护。 楼板混凝土初凝后,不得再使用提浆机等振幅较大的机械进行收光、抹面。非冬期施工时,现浇板浇筑后,应在12h内进行浇水养护,养护时间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配制的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d。浇筑后前三天应加强养护,不得因后续施工或拆模影响暂停养护。施工现场应留存处于养护期内的楼层每天早、中、晚三张(段)养护影像资料。
13. 现浇板养护期间,混凝土浇筑完成12h内且混凝土强度小于1.2MPa时,不得上人。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24h内,且混凝土强度小于10MPa时,不得在现浇板上吊运、堆放施工材料或其他重物(同条件试块检测超过10MPa再上料)。吊运、堆放施工材料或重物时应采取设置垫板、降低落料速度、分散落料位置、增加局部支撑等措施减轻对现浇板的冲击影响。严格控制混 凝土楼板施工工期是减少混凝土楼板裂缝的重要措施。日平均气温>15℃时,每月不宜施工超过5层;日平均气温5—15℃时,每月不宜施工超过4层;日平均气温<5℃时,每月不宜施工超过3层。
14. 现浇梁板的模板及其支架拆除时,必须检查拆模试块强度并辅以实体结构回弹,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规范及上部施工荷载的要求,以防止板面混凝土在拆模时受振或被顶裂。
15. 禁止未经计算随意在已浇筑楼板或车库顶板上集中堆载或行驶车辆。 车库顶板结构体系宜选用梁板体系, 并应充分考虑景观覆土、施工车辆等荷载及其不均匀性,设计文件中对地下室顶板覆土时的施工总荷载和荷载的均匀性提出要求,并应做好施工交底工作。
16. 叠合板、预制楼板在堆放、运输、吊装、施工等环节应按相关规范标准要求采取可靠的垫、包等缓冲措施。 预制板类构件堆放场地应平整夯实,垫木放置在桁架侧边,板两端200mm处及跨中位置均应设置设置垫木且间距不大于1.6m。叠合板可采用叠放方式存放,构件层与层之间应垫平、垫实,各层支垫应上下对齐,叠放层数不应大于6层。堆放时间不宜超过两个月。预制构件运输时应选择平整路面,起步刹车应缓慢,避免颠簸、振动;预制构件装卸时应考虑车体平衡;当预制构件采取绑扎固定措施时,边角部或与紧固用绳索接触部位,宜采用垫衬加以保护,绑扎应牢固;吊装过程中,吊索与水平面的夹角不应小于 45°;尺寸较大或形状复杂的预制构件应选择设置分配梁或分配吊具,并应保证吊车主钩位置、吊具及构件重心在竖直方向重合。板材进场卸料时应进行裂缝情况检查。
17. 主体验收前,应对楼板进行检查,发现裂缝按经审批的维修方案处理,并形成记录。
1. 地基基础设计的沉降及差异沉降控制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的规定。 同一结构单元不宜采用多种类型的地基基础设计方案;当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地基基础方案时,应采取适当措施控制差异沉降;当建筑物地基基础采用桩基时,同一结构单元桩端应置于同一地基持力层上。层数差超过10层或平面布置复杂的建筑物,宜设置沉降缝;当不具备设置沉降缝条件时,可设置沉降后浇带。 后浇带应在主 体结构封顶或沉降速率达到稳定标准、预估沉降差异满足设计要求,并经设计单位认可后方可封堵。
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板(AAC)含水率,直接影响到砌块的干燥收缩值。 含水率越高,收缩值越大,墙体越易开裂。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板(AAC)出釜停放期宜为45d(不应小于28d),现场存放时应放置在通风干燥处,并设置可靠的防潮、防雨淋措施。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墙板(AAC)上墙含水率宜小于30%,并不得在饱和水状态下施工。
3. 砌体组砌应上下错缝,内外搭砌。 转角处和交接处应同 时砌筑,对不能同时砌筑的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槎。当不能留斜槎时,除转角处外,可留直槎,但应做成凸槎。留直槎处应加设拉结钢筋。禁止不同类型砌块混砌,禁止碎砖、碎砌块集中使用。
4. 砌体墙体应分层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大于1.5m,并应采取可靠的防风、防雨措施;灰缝砂浆应饱满密实,嵌缝宜嵌成凹缝,不得使用落地砂浆和隔日砂浆砌筑和嵌缝。
5. 填充墙每层墙高中部增设厚度为120mm与墙体同宽的C20混凝土腰梁。墙高超过6m时,宜沿墙高每2m设置腰梁。窗台下应设置混凝土窗台梁,梁长伸入左右墙体不少于240mm,梁高不小于120mm。 通长现浇钢筋混凝土窗台梁、板带应一次浇筑完成。窗台梁、过梁上部砌块应在窗台梁、过梁安装完成后进行施工,不得采用预留凹槽的方法提前砌筑。
6. 砌体填充墙应在高度方向每间隔500mm—600mm设2Φ6拉筋。 拉筋伸入墙内的长度,7度设防时宜沿墙贯通,8度时应全长贯通。填充墙拉结筋位置应满足砖(砌块)模数要求,不得折弯压入砖(砌块)缝。
7. 砌体填充墙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墙顶与梁宜有拉结措施,墙体中部应加设间距不大于4m的构造柱 ,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必须设构造柱, 门窗洞口宽度大于2m时,两侧应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洞口两侧无构造柱时设抱框。 门窗洞口上方无结构梁时设钢筋混凝土过梁,压墙长度每边不小于250mm。
8. 砌体填充墙砌体临时施工洞处,应在墙体两侧预留2Ф6@500拉结筋,补砌时应润湿已砌筑的墙体连接处,补砌应与原墙接槎处顶实,并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压墙不小于150mm。
9. 砌体填充墙砌筑接近梁(板)底时,宜在梁(板)底预留30—50mm,时间不小于14d后,采用1:3干硬性水泥砂浆或干硬性C25膨胀细石混凝土填塞(填塞之前先用防腐木楔@600mm挤紧)。
10. 不同基体材料交接处应采取钉钢丝网等抗裂措施。 钢丝网与不同基体的搭接宽度每边不应小于200mm;钢丝网应采用间距不大于300mm的钢钉或射钉加铁片固定。钢丝网片的网孔尺寸不应大于20mm×20mm,钢丝直径不应小于1.2mm。钢丝网宜采用先成网后锁锌的后热锁锌电焊网。顶层(底层)框架填充墙不宜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等强度较低的材料;如采用,墙面应采取在抹灰层中满铺钢丝网等必要的措施。
11. 剔凿设备孔洞、槽时,应先用切割锯沿边线切开,后将槽内块材剔除,并保持砌筑块材外部完整,如有松动或损坏,应进行补强处理。 槽内线管管壁外表面距墙体表面不应小于15mm,并应可靠固定。槽内应采用M10水泥砂浆填塞密实,抹灰前应加贴钢丝网片等抗裂材料,抗裂材料向孔洞、槽两侧延伸均不应小于100mm。
12. 消防箱、配电箱、水表箱、开关箱等预留洞应采用预制过梁,且在线管穿越的位置预留孔槽,不得事后剔凿;配电箱线 管集中设置处应采用细石混凝土补齐;预留洞背面的抹灰层应满挂钢丝网片。 未经设计同意,不得在墙体上交叉埋设电气导管或开凿长度超过300mm的水平槽。
13. 抹灰面层严禁使用素水泥浆抹面。抹灰砂浆宜使用聚合物砂浆。 内墙面及无附加外保温的外墙面应在面层砂浆中增加玻纤网,玻纤网搭接宽度不小于100mm。如墙面抹灰有施工缝时,各层之间施工缝应相互错开100mm以上。
14. 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安装要严控灰缝密实度,应在“挤缝”和“表面抹缝”工序之间增加验收环节,防止出现瞎缝、假缝。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板缝之间、墙板与不同基体材料交接处应挂耐碱纤维玻纤网。
15. 在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上留置门窗洞口时,应设置构造柱、过梁或采用型钢、镀锌铁件等措施进行加强。
16. 砌体结构砌筑完成后宜60d后再抹灰,并不得少于30d。 内外墙抹灰必须提前拍浆,分层抹灰,禁止一次完成,以防抹灰层裂缝。基层应处理干净,轻质墙体在抹灰前应涂抹界面剂,以防抹灰空鼓裂缝。
17. 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应采用符合节能规范和标准要求的保温措施,并宜采用外墙外保温措施。
来源:日照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结构新鲜事
返回版块2393 条内容 · 70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世界最窄的房子!仅有1m宽!背后的故事竟是“邻里撕逼大战”,网友:好一个标准的“藏尸房”!真的很离谱! 最近,这间世界上最窄的房子 在xhs上火爆了! 虽说是房子 但它竟然只有1m宽! 是不是很离谱? 更离谱的是它背后的故事 这间房子位于 意大利的西西里岛 它的一二层是正常的 只有三层看起来非常窄 可以说三层以上只是一堵墙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