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施工技术 \ 茶余饭后 \ 一定要提桶跑路吗?土木行业还有新方向!

一定要提桶跑路吗?土木行业还有新方向!

发布于:2024-06-25 09:39:25 来自:施工技术/茶余饭后 [复制转发]

当下正值高考填报志愿和高校专业分流的节点,笔者作为一名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和关联行业从业者,向来关注土木工程专业预备人才的出入库情况。不出意外,即便是以土木工程专业闻名的湖南大学,在2022年本科生跨转专业人数统计中,土木学院仍以“106人转出、2人转入”的成绩,携手材料、化学、环境、机械、生物等“难兄难弟”,坐稳了“不待见”专业榜。     

诚然,土木工程确实苦,笔者前不久也以亲历者的视角,写了篇  《土木工程是有多苦,才会选择提桶跑路》 )的文章,吐了吐工程行业的苦水,踩了踩土木专业的门牌,也作了不少劝人跑路的倾诉。  

但是,作为从业者,于公于私都还是希望建筑行业持续发展,土木专业薪火赓续。特别是在经历了这一轮行业兴衰后,知其所来,识其所在,便明其所往,笔者借此谈谈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新方向,为土木“孤勇者”们,刷一些新桶、辟一些新路。  

      1      
知其所来

土木工程因建筑行业而立,建筑行业因固定投资而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土木工程大热过两次。一次是1998年,国家发行1000亿元国债,用于农田水利、铁路交通、邮电通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还有一次是2008年,政府出台4万亿投资计划,重点投向保障性住房建设,以及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领域。  

这两次大规模投资在我国燃起了空前的基建热和房地产热,同时也带动了土木工程招生热潮。 1998年国家教委进行了本科专业调整,将建筑工程和交通土建工程的专业合并为土木工程专业,建筑工程系相应改名为了土木工程系,土木工程专业正式面世。本世纪初,土木工程专业如雨后春笋般开设,其势头一点也不亚于如今高校开设人工智能专业,到2008年共有392所本科院校开设土木工程专业,截止2023年底,相关高校数量增加至577所。  

盛况之下,早年入库的土木人吃到了大红利,大兴土木持续了近20年,刚好贯穿了一个人职业生涯的黄金时期。行业的红火和优渥的报酬,也让人们短暂的忘却了土木工程的本来面目——在尘土、敲打声中穿梭,在远郊和山河中辗转。 可以说,行业的两次风口搅乱了土木专业的人才布局,对土木人才的职业定位也造成了误导。  

      2      
识其所在

土木工程凉了?无论是从前端的招生,中端的专业调转,还是尾端的就业选择,土木工程算是全方面的凉了。  

从前端招生看, 大约5年前,土木工程专业的报考就出现了“遇冷”信号。2022年土木王牌院校同济大学在河南招生的投档分从上一年的667分降到564 分,投档最低分排名从1730名降到43252名。  

从中端调剂看, 开篇我们说到湖南大学2023年土木学院净流出106人,几乎“搬空”了整个学院。  

从后端就业看, 十年前土木专业毕业生的首选是不用戴帽子的地产公司和设计院。现如今,不戴帽子是大概率不可能事件,即使退而接受去施工单位戴白帽(管理人员),现实却可能是戴上红帽或黄帽,下沉到现场扒灰,做基层技术人员和施工人员。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建筑行业转向高质量发展,对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的社会需求缩小;另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独生子女在步入社会做选择时,会结合他获取的多方面信息,带入当下的工作场景,把工作环境、工作压力摆在首位,其中不乏对土木工程专业较深的误解。  

正是这些悄然的变化,给土木工程降了温,使其“热”过之后回归理性。  

      3      
明其所往

土木工程真如网络上传播的那么不堪吗?是的。  

但是“不堪”仅适用于传统的土木工程,也就是我们通常理解的“修路架桥盖房子”。 这一类的传统工程,对工程师的要求往往只体现在五个方面,从低到高,一是具备数学能力,能定量分析结构的安全性和经济性;二是具备力学能力,能诊断和维护结构安全;三是掌握结构工程知识,懂得优化施工设计;四是具备现场检查和调度能力,足够保证现场施工安全和效率;五是拥有系统总结能力,可以给新的设计和施工规范提供经验教训。  

以上这些需求,单从字面就能觉着枯燥无味、既土又木,也算是侧面印证了“不堪”事实。不过,随着行业发展模式的转型,土木工程专业也在不断扩增、不断同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应用场景相结合。  

▌1.  首先看上游材料端  

从传统的烧土筑泥,到叠木垒砖,再到搭筋浇砼,经济社会和工业制造水平的快速发展催生了建筑行业核心主材的升级迭代。未来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建筑材料,诸如低耗低排的装配式建筑、轻量抗拉的玻璃纤维、防水隔热的纳米材料、高抗腐蚀的人工材料,将逐步取代传统材料,以承接现代化发展对居住环境和居住质量的高水平要求。 与之匹配的对新材料的研发、应用、维养与创新业务板块,以及如何应用新材料服务新的生活需求,将成为土木工程师的职业延伸和转型的新领域。  

▌2.  然后看中游技术端

当前的热点无外乎数字化技术。像是碧桂园使用机器人完成室内喷涂喷漆、混凝土布料和自动清扫垃圾工作;像是上海建工运用BIM验证设计,提前将各个专业工程的技术模型放在整体模型中进行“碰撞实验”;像是中建八局开发的贯穿于工程建造全生命周期的数字智慧中心,打造其成为了整个工地的“作战指挥中心”。  

新技术的运用提高了生产效率,一定程度上也缩减了对人工的依赖和需求。这背后,对于技术的运营、维护和管理却也正是土木行业鲜有关注和涉足的领域,这些都无不反映出一个问题,土木工程岗位缺的是人才,不再缺人。  

因而,从技术端来看,计算机模型会取代很多底层的计算工作,对于土木工程师来说,应该懂力学,但不应该浪费太多时间进行底层的力学计算。 数字化是有门槛的,并且足够高,未来自然会淘汰一批“低能”,也会推崇一波“高阶”土木工程师。  

▌3.  最后看下游运营端

当前大部分的建筑企业还停留在卖产品的阶段,也就是修路架桥、建厂盖房,但往远了看,道路在什么情况下需要限行?会馆、医院内部空间的空气该怎么流通?小区遇到紧急事件该怎么疏散人群?这些内容看似是公共管理、人工智能等专业的事情,但其实很多设施如果从开建就将类似问题考虑进去,后期的使用就会更加便捷, 土木工程不能只是建完了事,把管理、维护等工作交给不专业的人士。  

事实上,发达国家由于基建放缓,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早已缩小了招生规模,其研究方向也更多转向了对传统建筑的“维护”服务,而非“兴建”产品。 对比我国,无论是在学科教育,还是在实践培养方面,都没太能跟上时代的快速变化, 具体表现在像是BIM技术、海绵城市建设、地下管廊、绿色建造、新能源等专业技术早已广泛应用,但我们的教学还止步于上一代教材,还停留在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理论力学等两三百年前就已经成熟的理论教育阶段,诚然这些理论并没有因古老而失去现实意义,但对于新时期的行业需求已不再适配。  

从运营端的角度看,土木工程的未来,“智能+”是一大亮点,“土木工程+软件工程”,“土木工程+通讯工程”、“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将成为行业需求重点。 对于高校,可以设置交叉学科,赋予土木工程专业新内容;对于企业,可以搭建应用场景,加大多维专业的专项培养,打造复合型专业人才;对于土木从业者,可以着重系统性知识学习,完成从“看到每一棵树”到“看到一片森林”的境界转变。  

不单是土木工程,很多专业都有起起伏伏的发展周期,专业的选择应是始于热情,在兴盛时回归理性,在衰退时贯以长期主义,自然会少一些桶,多一条路。

  • yj蓝天
    yj蓝天 沙发

    分析的很好,受启发了,谢谢楼主分享

    2024-06-30 08:55:30

    回复 举报
    赞同0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茶余饭后

返回版块

5849 条内容 · 68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夏至时节,工地人御暑有八招,你绝对想不到

今日夏至 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个节气 也是古人采用土圭测日影之法 最早被确定下来的节气之一 今天的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晚最短 堪称夏日之至!   自古以来 夏至便是农忙时节之最 夏至热!是真热! 人们在凉爽的房间里吹空调 却不知烈日下的工地英雄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