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本质内容决定了一个建筑在现实中扮演的角色,同时也决定了一个建筑师的社会职责。
丹麦建筑师扬·盖尔在《交往与空间》中有这样一段文字:“
正是人们的相互交往和丰富的激情感受构成了富于生气的城市生活
,而单调枯燥的体验则使城市死气沉沉。即使建筑物的色彩再多体型变化再丰富也无济于事。”
作为建筑师,我们要关注建筑的 人本性、生活性、地方性、历史性、文化性、本体性 。正是建筑的本质内容决定了一个建筑在现实中扮演的角色,同时也决定了一个建筑师的社会职责。
01
建筑与社会- 山本理显 的地域社会圈主义
“通过稍稍变换已有的建筑类型,或者 尝试建立孤立元素彼此间的联系 ,我们应当能够促使现有的设计体系更加灵活。” ——山本理显
有责任心的建筑师可以通过其作品去影响存在于某个体系、乃至整个社会中的普遍和僵化的习俗,哪怕这种影响是微不足道的。
一直存在的不一定就是好的,建筑师需要重视社会迅速变革所产生的新观点和新方法。
当今的住宅都是分散的,每一个住宅与相邻的住宅毫无关联。这种居住方式,就是 “1户住宅 =1个家庭” 系统。
可是这种居住格局对于当前老龄化加剧的居住安全性有一定的不利影响,空间的封闭同时会降低 安全性 。并且,大量分散独立的居住单元作为城市细胞组成,使得城市与私密空间 有机连接 处理缺失。
山本先生从多年社会观察和对城市居住现象的关注中,提出了 “地域社会圈” 的构想:不光要追求单纯的住宅的舒适,更重要的是要追求良好的整体城市环境。
“改变居住方式,就是改变城市”
。城市本身是由住宅和其他建筑构成的,如今的住宅于我们而言只是一个居住的场所,然而山本先生认为住宅并不只是单纯用作居住的空间,它是构成城市的非常重要的元素。
一般的公寓,80%~85%私用,20%~15%公用。然而,在“地域社会圈”当中,私用空间只占 30%~40%,60%~70%为公用。
利用这些公用空间,社区可建立一个生活支援系统:每个居民可自由选择做负责生活后援的小时工,既可 削减社会保障费用 。
另外,废热回收系统和太阳能蓄热器可提供热能,自备的发电系统可产生电力, 实现能源利用的效率化 。
山本理 显《权力的空间/空间的权力》
山本先生提到的“地域社会圈”理念中,有一个关于 “阈”空间 的重要概念,“阈”作为连接两个不同性质的空间之间的“过渡装置”,在城市公共空间到居住私密空间的过渡中起到重要作用。
例如在一些首层商铺,上层居住的空间布局中,商铺及作为城市公共生活与个体生活的“阈”空间。
店铺+寝室布局
山本理显在 韩国板桥住宅区 的设计中,每户由3或4层高的低层住宅组成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的第2层设置了1个玻璃房间,并通过大平台相连,从而使10家左右的住户组成一个集合。
这个玻璃房就起到了“阈”的作用,居民可按自己的喜好赋予其功能,使其成为一个交流的媒介。在此, “阈”空间 的引入,很好地兼顾了住户隐私的保护和与邻居的交流。
韩国板桥住宅区
其住宅设计理念也进一步延续到公共空间设计中, 广岛市西消防站 向公众呈现出截然不同的 通透性 ,众所周知,消防站一般较为封闭,公众很少知道消防员的训练日常。
然而该消防站利用简单的模数拼合出通透的训练空间,阳光直达建筑深处,消防员艰苦训练的身影也开始进入公众视野。
联系触发了更多的教育意义,公众与守护他们的卫士产生互动,对城市治安也有提高作用。
同样的设计理念也可运用于校园建设中,实现校园的 去封闭化 。建筑师对城市、公共、公众的影响或大或小,一种设计手法或可改变传统格局,这考验着设计者的社会责任和对公众的体察。
02
1. 乡村公共建筑设计实践——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乡村公共建筑与城市公共建筑的主要区别是建筑所在的环境以及受众。乡村公共建筑数量少而尊贵,村民往往对功能和形象都有特别的期望。新时代与新形象是他们的期盼。
同时,乡村公共建筑往往与周边背景形成强烈对比而具有 标志性意义 。
另外,因受各方面条件限制,乡村公共建筑比较倾向于就地取材和传统的施工工艺。因此,乡村公共建筑设计上需同时兼顾 时代性与地域性 的特征。
由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设计的 先锋云夕图书馆 将时间和记忆的载体作为空间的主导,连同公共空间,共同营造文脉延续的当代乡土公共空间。
屋顶抬升
,将光、气流以及优美的竹林景观自然的引入室内阅读空间; 附设保温构造 ,大大提高老屋的热工舒适性;土坯墙和青瓦屋顶原封未动,保留最具特色的乡村 建筑基因 。
设计对于村民与乡村文脉的回应
中国真正的地域性在乡村 ,张雷团队从设计细节回应村民需求、回应乡村文脉、和社会秩序。
在中国乡建过程中,建筑师化身工匠,更多的是因地制宜,将自身置于乡土生活和社会结构之中,在当代语境下重新找到实用性、情感和艺术概念的协调一致。
孟凡浩:“乡村建设,不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你的身份可能不止是建筑师,也需要你成为一个 组织者 ,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从村民到政府,协调好各个方面的利益,整合资源,让大家形成合力,这样才能让建设顺利推进。”
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
乡村也需要 现代化 ,村民们通常用他们认为最便宜的方式、最容易获得的材料去做空间上的改进,解决他们自己的实际生活问题。
我们建筑师可以借助我们的专业素养,更有品质的解决村民的需求,将城市中有的现代化设施导入乡村中,再与文脉、历史相结合。
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 作为当代乡村聚落,将传统的江南白墙黛瓦带给公众。
设计提取传统聚落丰富形式的空间原型,将基本单元进行前后错动,形成丰富且具有层次性的庭院空间,与传统聚落相比,增加了更多的半公共开放空间。
基本单元的功能空间设置从农民真实需求出发,并以问卷的形式定向采集了信息,并根据各户家庭人员构成,年龄结构等实际问题沟通和调查,找出大家的共性需求。
“以村民为主体的乡村实践” 是不同于以往的工作方式的转变,这个过程往往充满艰辛,在村民眼里,设计团队往往成为“敌对者”,大家一开始很难接受新的变化。
孟凡浩说道:“其实在我看来,村民会觉得这个房子好,并不是觉得这个房子本身有多好,而是因为这个房子给他们确确实实带来了 整体村落的复兴 ,他就会觉得这个房子好。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差点被村民围攻,家里出现什么问题都来找我,最后建成了,感受到了因此带来的改变,村民对待我们、对待这样改造的态度也就随之改变了。”
建筑的社会性,既是对人的关注,建筑的实际有益性,既是满足现实需求的特质。可能建筑设计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微不足道,但一点小小的改变,或许能够颠覆一种传统格局,或许能够提高生活品质,或许还能与大众产生心灵的共鸣。
建筑师的社会职责,也是当建筑落成后,建筑师的个人印记可以随着时间逐渐消逝, 建筑师成就了建筑本身 ,留下的是每个人心中自己与建筑之间的过往回忆。
2 . 《
建筑与社会——山本理显的新现代主义
》
3.《
改变居住方式,就是改变城市 ——山本理显的地域社会圈主义
》
4.《
从“阈”到区域 —基于受众视点的山本理显设计理念解读
》
6.《 先锋云夕图书馆,浙江桐庐 / 张雷联合建筑事务所 - 谷德设计网 》
7.《当代乡村聚落 – 杭州富阳东梓关回迁农居 / gad - 谷德设计网》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