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抬高的、体量巨大的高架设施在城市中投下了长长的阴影,
也带来了空间昏暗、封闭、噪音大等普遍印象。
其实,桥下其实可以更美,比如
绿里乐园将高架桥下的闲置混凝土设施改造为社区活力公共空间,增加了急需的绿化和便利设施,也增强了整体高架桥沿线的通达性,为社区带来更便捷而舒适的出行体验。其可持续的设计理念为高密度城市空间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借鉴方法。
北区火烈鸟主题公园
西区猎豹主题公园
东区斑马主题公园
狭窄的场地通过立体的设计手段被赋予3倍的空间延展,成为附近住宅区、学校、商业办公等不同使用人群在不同时段下休闲活动的边界拓展。
▲七夕廊桥鸟瞰
▲部分节点生成分析
ALYA的三个比较重要的线型的公共空间——吴淞江边上的爱特公园、浦东民生码头贯通、杨浦滨江贯通,后两个也分别是2017年和2019年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SUSAS的展场。 曹杨百禧公园的设计总结了我们过往几个项目的经验, 但它有别于一江一河的独特场景,它所处的环境恰恰是一个如此有烟火气,又如此容易被忽略的的典型社区场地中的非典型剩余空间。 如何能够在这些剩余空间中找到新的潜力与能量,是我们下阶段工作与研究的重要启示。
▲北段曹杨路入口鸟瞰
色彩选择
我们花费了很长时间选择颜色,并非一开始就想清 楚的。 主基调上当然希望是一个比较温和、不突兀的颜色,但如果只是灰色或银色,则表达不出社区的活力。 我们打样了十种颜色配比方案。 最终选择了在云桥钢结构主体为银色的基调下,内侧喷涂橙色,希望通过颜色的对撞展现朝气。
▲北段兰溪路端小广场与艺术墙,银色钢结构内侧喷涂橙色
1.4米标高以下的空间则有不同考虑。 半地下空间的客观条件是狭窄、暗淡的,如何让暗的空间与地面之上亮的空间相协调? 我们选择了与云桥不同的色彩方案: 半地下室顶板的钢构以银白色为主,内侧喷涂黄色。 这种银白色是一种珍珠白,银粉比例较大,与地面以上的银灰色不同。 我们判断半地下空间体验感的重要性高于颜色的统一性,这可能是大部分建筑师都不会做的决定,也是之前的项目没有遇到过的挑战、突破了一点常规的思维。
▲北段半地下室入口
▲北段底层开敞空间,廊桥内侧喷涂黄色
▲北段半地下空间
▲北段地下展廊
▲南段底层开敞空间
▲南段宝特瓶下植物生态装置
▲南段桥下景观空间
▲轻质拱棚结构
▲从小广场看向拱棚
▲沙田月台下活动空间
▲钢铁廊桥与绿植墙
Taman Film公园能容纳大量的观众,而且平时可用作交流和活动空间。场地地形向河流方向自然下降,内外半径不一的曲线台阶,提供不同大小的用于交流的私密“空间”。最终呈现既有趣又有高度灵活性的座位空间,人们三五结群利用台阶式座椅空间。台阶的曲线几何形状加上被不同绿色的人造草地覆盖,所以整个空间呈现出“蓬松感”,给人一种想要触摸和拥抱的冲动。天桥充当了整个区域的屋顶作用,令人免受雨水的侵扰,而这又促使人们脱下鞋子,将Taman Film视为一个室内而非室外空间。即使不放映电影,附近城中村的居民依然喜欢来这里聚会聊天。
居民们将这儿视为他们的“城市客厅”,社区里的孩子们放学后会来这里玩耍,也有在这里迈出人生第一步的婴儿。久而久之,这个公园给居民带来了不可言喻的“归属感”。这里每周都会举办不同规模的聚会,从每周的arisan活动(一种印尼妇女间的社交聚会,涉及集体募捐和幸运抽奖)到各种各样、不同类型的社团活动,如当地的跆拳道俱乐部也会在公园进行训练。周末会有小贩坐在底层台阶上售卖孩子们喜欢的 “气球剑”,也有家庭在此野餐聚会。
改造桥下空间,可以缝合织补城市碎片空间。很多原本脏乱差的空间,现在变身成为城市时尚新潮打卡点。对桥下空间的再利用,让其能够产生美学价值以及场所价值,已成为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举措。
版权声明:文字来源于网络,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5人已点赞
分享
景观规划设计
返回版块25.16 万条内容 · 270 人订阅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资料不错,学习了,谢谢楼主分享
回复 举报
利用城市闲置地带,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