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巡查是一项高度细致且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它要求巡查人员全面监控河道及其周边环境的状况。当前,我国多数地区仍依赖人工手段进行河道违建与污染的监测工作,这通常涉及沿河岸步行、在桥梁上观察或乘船巡视等多种方式,以进行实地检查、证据收集与影像记录。然而,由于河流周边地形复杂,树木丛生,这不仅极大地增加了行走难度,还使得巡查过程耗时冗长、效率低下,并伴随着较高的安全风险。此外,众多河流因条件限制无法采用乘船巡查,进一步推高了整体巡查的成本。将无人机引入河道线的日常监测管理,不仅能解决以往传统巡查存在的难题,还可从人力和时间投入等方面降低河湖岸线监测管理的成本,提高河道等水生态空间的管控能力。
汛期期间,临水临崖、山区道路等区域都可能发生应急事件,但因地形复杂,人工手段检查难度高。而无人机能够很好地解决检查难题,利用空中视角的优势,高效便捷,第一时间掌握水利设施及水文情况、周边环境情况,有效扫除巡查“盲区”和“死角”,以便有效地预防或处理紧急情况,切实保证防汛工作更全面、及时、有效。
用多光谱扫描和红外扫描等先进技术,结合AI智能算法,识别包括河岸上的垃圾、河中水草、取排水口、水面污染、河岸违建、水上船屋、桥边堆积物等,实现前方图像实时传输、后方指令实时传达,保证问题反馈的即时性,为合理布设污染物打捞、精准扫除打捞盲区提供新的视角和数据支持,提升巡查质量与效率,增强对污染物的排查能力。
预警预案
指挥调度
通过网格巡查、智能检测等途径接收预警事件,再分拨工单给各有关部门,平台扫描距离最近的泵站和防汛物资站整合相应资源,救灾值班人员和抢险队伍前往进行救灾,并疏散现场人员前往平台指示的避难点进行避难。参照平台的预案流程来警示镇街以及市区级的各有关部门落实应急措施和整合救灾物资,使救灾工作与智慧镇街相联动,形成工作闭环,构建“一预警,三级联动,五级响应”的汛涝预防体系。
预计成效
实时监测现场情况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1人已点赞
分享
水利时事
返回版块3749 条内容 · 54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2025年重点水利工程项目清单及投融资导向1 月 13 日,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同志在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提出 2025 年度重点推进的 重大工程(不含在建工程)以及投融资导向 ,梳理如下: ● 长江流域, 启动实施洞庭湖、鄱阳湖重点圩堤加固。 ● 黄河流域,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