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下建筑工程中,漏水问题是一个较为普遍且棘手的难题,不仅影响建筑的正常使用,还可能对结构安全造成威胁。了解地下常见漏水部位,对于预防和解决漏水问题至关重要。
地下室底板是承受地下水压力的关键部位,也是常见的漏水区域之一。导致地下室底板漏水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混凝土浇筑质量不佳,存在蜂窝、麻面、孔洞等缺陷,这些缺陷为地下水的渗漏提供了通道。基础不均匀沉降使底板混凝土产生裂缝,破坏了混凝土的整体性,从而引发漏水。如果底板的防水层在施工过程中被破坏,或者防水材料质量不合格、老化失效,也无法有效阻挡地下水的侵入。
地下室侧墙长期受到地下水的侧向压力作用,漏水情况也较为常见。施工缝是侧墙漏水的一个高发点。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缝处理不当,如未清理干净、未设置止水钢板或止水条失效等,地下水就容易沿着施工缝渗透进来。穿墙管道周围也是容易出现漏水的部位。管道与墙体之间的密封处理如果不到位,或者在使用过程中管道发生位移、变形,就会破坏密封层,导致漏水。此外,混凝土浇筑不密实、墙体裂缝等问题,同样会使地下室侧墙出现漏水现象。
后浇带是为解决钢筋混凝土结构在温度、收缩等因素影响下产生裂缝而设置的临时施工缝。在实际工程中,后浇带常常成为漏水的隐患。后浇带的留设时间如果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混凝土收缩尚未完成就进行浇筑,容易导致裂缝产生,进而引发漏水。后浇带处的钢筋如果锈蚀严重,会削弱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降低结构的整体性,也可能造成漏水。在浇筑后浇带混凝土时,如果施工质量控制不严,如振捣不密实、养护不到位等,也会使后浇带成为漏水的薄弱环节。
变形缝包括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是为了适应建筑结构因温度变化、地基沉降和地震等因素而产生的变形而设置的。由于变形缝处的构造较为复杂,且要满足建筑变形的要求,所以防水处理难度较大,是地下漏水的常见部位。止水带的材质、规格不符合要求,或者在安装过程中出现破损、扭曲、固定不牢等情况,就无法起到有效的止水作用。变形缝两侧的混凝土如果浇筑不密实,或者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外力破坏,也会导致漏水。此外,变形缝的密封材料如果老化、开裂,也会使地下水渗漏进来。
综上所述,地下室底板、侧墙、后浇带和变形缝是地下常见的漏水部位。在地下建筑工程的设计、施工和使用过程中,应充分重视这些部位的防水处理,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确保地下建筑的防水效果,避免漏水问题的发生。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装饰装修材料
返回版块6.35 万条内容 · 203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工程防水的渗水原因一、渗水原因 材料质量问题:防水工程所使用的材料是保证防水效果的基础。若材料本身质量不过关,如防水卷材的厚度不足、拉伸强度低,防水涂料的耐水性差、成膜性不佳等,就容易在后续使用过程中出现开裂、脱落等问题,从而导致渗水。一些不法商家为降低成本,生产的假冒伪劣防水产品流入市场,给工程质量埋下巨大隐患。 施工工艺不当:施工环节是防水工程的关键。施工人员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在防水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基层处理不彻底,如基层表面有灰尘、油污、松动颗粒等,会影响防水层与基层的粘结力,导致防水层空鼓、脱落。防水卷材铺贴时,搭接宽度不足、搭接处密封不严,防水涂料涂刷不均匀、厚度不够,或者未按规定进行多遍涂刷等问题,都可能形成渗水通道。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0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沙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