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水平也提高了,伴随着出现了过度消费的问题。在追求生活质量的中国,各大城市开始重视城市景观的建设,但是中国的景观建设也存在着如同过度消费的问题,既“过度设计”。
“暴发户”式的过度设计
随着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城市形象的重要性日益提升,无论是城市广场的建设或是居住小区的景观建设,为了体现档次和品味,而进行“暴发户”式的设计:如仅仅一个居住小区便用上了阵容庞大的希腊神话雕塑、气势恢弘的喷水、亮铮铮的大理石地面、恍如白昼的灯柱,进入小区如同进入了皇宫殿所;城市广场公园也是同样唯气派至上,各种景观场景及元素都让人感觉到巨大。“暴发户”式的另一方面的表现是“改头换面”:把落叶乔木换成常青树,乡土“杂灌”换成“四季有花”的异域灌木,“杂草”换成国外草坪草,自然地形改成人工假山等等。
繁杂的过度设计
由于甲方施加的压力以及乙方设计理念的动摇性,各种理念、各种参考资料充斥大脑,在过多选择而带来的无选择的困扰下,做出了过度设计。最后设计作品复杂及充斥很多的破碎理念,并且部分设计人员为了体现设计过程中劳动量的庞大,一味追加无谓设计元素,造成最后作品无主体的繁杂和扰攘,散失了景观设计的意义,并且毫无个性可言。
无用的过度设计
由于设计人员不考虑项目所在地居民和游客的使用需求,按照“经验”和常规统一标准来进行规划设计,产生很多并不被当地居民所使用的空间和设施,而造成利用率低、设施老化快的过度设计。
设计不充分的过度设计
事实上,人们更经常遇见的是设计不充分的情况,例如在城市广场中,无休憩设施、安静休憩场所过于暴露、无法进行“遮蔽-眺望”的互动行为等等;在居住区中,住户安全存在隐患,居民行走于小区内部却得不到荫蔽等等。
景观规划设计是严谨的活动,它是一个全面而系统的工程。遗憾的是许多人在这个系统中抽出一个枝节,就将整个景观设计系统工程错误地理解为“设计仅仅是画出一个漂亮的平面图”,这一片面的认识,在无形中助长了景观设计的随意性,比较之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很多人以为景观设计可以轻而易举,或者是为设计一个漂亮的平面图而想当然生造。他们忽视了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包括生态学、心理学、社会学、游憩学、景观建筑学、方法论、设计法等多学科知识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整体,从而全然排斥了设计的逻辑关联。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都要面对大众,否则就不能称其为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因此不是设计人员自己讲设计的内涵讲得越多就越有思想性,设计的语言越晦涩设计就越高深。既然设计是一种语言,那它的传达和交流就需要有受众,所以,设计语言的清晰明了,才能让大众理解你的设计。
适度设计是相对于过度设计提出来的。适度设计要求根据项目环境个性、场地条件、大众需求的客观现实来建立的设计理念,并要求设计人员的逻辑性与创造性结合的规划设计。在过度设计的误区中,景观视觉形象常常扮演着过度设计的角色。设计人员在拿到项目后,往往在设计之初脑海中就浮现设计作品的意象图,这也是设计人员所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但是经验不足的设计人员很容易在协调意象与功能上,不能成功地解决功能问题。而在解决这个问题的同时又充分展示视觉形象的解决方法是避免在一开始就考虑视觉形象,而是在设计进行过程中形成视觉意象。这种做法非常的有效,因为在初始设计中考虑视觉形象的话,设计者的注意力将会集中到如何展示景观元素上,而不是集中在如何满足使用需求上。这样就会导致不恰当的设计(如设计不充分的过度设计)。因此,在初始设计中,除非非常有把握(之前有类似的经验),否则我们应当把精力放在如何满足需求上。
适度的景观设计还取决于设计人员“真”的实力和“求真”态度。那些在潮流和时尚的驱动下所制造出来的具有自我陶醉性质的景观作品,都是过度设计。只有设计人员将道德、诚实和客观融入设计过程,与之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才能做到适度设计。设计人员的“真”的态度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用批判的观点去审视设计,包括自己的设计。
景观设计师不只是为景观而存在,他们肩负着对社会的责任、肩负着改变人的生活方式的责任、肩负着让每一个人都享用社会文明的成果、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交流和沟通的责任。设计师没有实力、或者虽具备实力却不真心投入,都不可能设计出对人、环境和社会有意义的景观作品。
景观的愉悦来自于适度。适度的设计实现了人们对景观的需要,适度的高附加值展现景观的品位,适度设计应该成为每个景观设计人员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只有城市景观的适度设计才能保证城市的个性品味,只有居住区景观的适度设计才能提供人们温馨周到的户外环境,只有对历史城区、风景旅游区的适度设计,才能保证其不受破坏,才能延续其自然的生命力。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