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建筑结构 \ 混凝土结构 \ 结构计算讨论

结构计算讨论

发布于:2010-04-02 09:19:02 来自: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 [复制转发]
各位朋友,以下是鄙人施工时所做结构设计。

[ 本帖最后由 sunshaojin1 于 2010-4-7 15:33 编辑 ]

申明:内容来自用户上传,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权问题,请点击此处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 sunshaojin1
    sunshaojin1 沙发
    为了便于交流,现将部分文字与大家共享、交流。
    1 设计内容
    本次设计内容为××工程顶管工作坑支护结构。
    2 工作坑结构的选取
    2.1 近期工程数据
    我公司近期施工的××220千伏送出工程、××污水工程,其工作坑全部为倒挂支护结构,以上两工程的主要数据如下:
    a) ××220千伏送出工程数据
    表1
    序号 工作坑截面 深度 结构壁厚 砼标号 结构主筋 冠梁截面
    1 φ8.5m 12.8m 250mm C20喷射砼 4Φ18 600mm×1000mm
    2 φ5.3m 9.82m~12.51m 250mm C20喷射砼 4Φ18 400mm×750mm
    3 4m×6m 11.41m 300mm C20喷射砼 4Φ20 600mm×1000mm
    地质情况 地质分层情况:
    1. 人工填土层:由上往下依次为粘质粉土~粉质粘土、碎石填土、房渣填土,厚度为0.8~3.7m;
    2. 新近沉积层:由上往下依次为粘质粉土~粉质粘土、粉细砂层、粉质粘土层。
    3. 一般第四沉积层:卵石层、细砂层、圆砾层。
    地下水情况:开挖深度范围内无地下水。
    土层物理性质参数
    土层 人工填土层粘质粉土~粉质粘土 新近沉积层粘质粉土~粉质粘土 新近沉积层粉细砂 新近沉积层粉质粘土 第四纪沉积层卵石 第四纪沉积层细砂 第四纪沉积层圆砾
    重度(kN/m3) 19.13 18.84 19.03
    内摩擦角(0) 17.33 23.9 32 18 45 35 40
    内聚力(kN/m2) 20 8.42 0 30 0 0 0
    压缩模量(MPa) 4.99 9.36 27.5 4.67 70 32.5 65
    b) ××污水工程数据
    表2
    序号 工作坑截面 深度 结构壁厚 砼标号 结构主筋 冠梁截面
    1 8m×6m 10.05m 300mm C20喷射砼 4Φ20 500mm×1000mm
    地质情况 地质分层情况:
    1. 表层为人工堆积之粘质粉土、粉质粘土填土①层及房渣土①1层,一般厚度0.60~2.80m。
    2. 其下为第四纪沉积层:分别为粘质粉土、砂质粉土②层、粉质粘土②1层及粉、细砂②2层;
    3. 其下为粉土③层、粘土、重粉质粘土③1层及粉、细砂③2层。
    地下水情况:全线地下水位变化较大,地下静止水位标高为39.45m~44.81m,埋深0.5~6.6m,地下水类型为上层滞水。
    土层物理性质参数
    土层 人工填土层素填土 第四纪沉积层 粉土 第四纪沉积层 细砂 第四纪沉积层 粉土 第四纪沉积层 粘性土
    重度(kN/m3) 17.50 19.70 20.20 19.70 19.00
    内摩擦角(0) 10 31.43 30 31.34 7
    内聚力(kN/m2) 15 11 0 12 24
    2.2 本工程数据
    2.2.1 本工程中,工作坑位置土层结构分布如下:
     表层为人工堆积之素填土①层,以亚砂土为主,可见植物根茎,含有少量砖渣、灰渣,厚度为0.60~0.80m;
     细砂②X层,饱和,中密,含有云母及氧化铁,厚度为1.10~2.10m;
     亚粘土③1层,饱和,可塑,含有云母及氧化铁,压缩性很差,厚度为1.90~2.10m;
     亚粘土③层,饱和,可塑~硬塑,含有云母及氧化铁,厚度为0.80~3.40m;
     亚砂土④1层,饱和,可塑~硬塑,含有云母及氧化铁,厚度为3.70~6.40m;
     细砂④X层,饱和,密实,含云母及氧化铁,厚度为1.90m左右;
     亚砂土④1层,饱和,可塑~硬塑,含有云母及氧化铁,厚度为1.10~1.40m。
    2.2.2 土层性质如下表所示:
    表3
    土层序号 压缩模量ES
    (MPa) 地基容许承载力δ0
    (KPa) 内摩擦角φ
    (0) 内凝聚力C
    (KPa)
    ② 20 160 25 0
    ③ 4 100 7 10
    ③1 8 140 15 15
    ④ 25 200 30 0
    ④1 10 160 15 20
    2.2.3 根据施工图纸,给水、中水管线现场埋深情况见下表:
    表4
    管线名称 管径 顶管坑处(自来水3+807,中水3+850) 接收坑处(自来水3+850,中水3+896)
    钢管底高(m) 砼管底高(m) 地面高(m) 砼管底高(m) 管底高程(m) 砼管底高(m) 地面高(m) 砼管底高(m)
    给水 DN800 28.400 27.52 38.310 10.79 28.490 27.61 38.350 10.70
    中水 DN300 28.404 27.757 38.310 10.553 28.500 27.853 38.350 10.447
    2.2.4 工作坑的长度与宽度如下:
     顶管坑底宽取9.0m,底长取6.0m。
     接收坑底宽取9.0m,底长取4.0m。
    2.3 根据以上数据可以看出:
     本工程工作坑深度与××220千伏送出工程及××污水工程的工作坑深度相当;
     本工程工作坑的宽度、长度与上述工程工作坑尺寸大致相同;
     本工程工作坑位置的地质条件与上述工程地质条件相当,且无地下水干扰。
     钢筋榀架+钢筋网片+锚喷混凝土的倒挂施工支护结构是较为成熟、可靠的施工工艺。
    2.4 工作坑选取
    根据以上分析,本次工程工作坑施工支护采用“钢筋榀架+钢筋网片+锚喷混凝土”的倒挂施工支护结构,锚喷结构厚度为0.3m。
    顶管坑和接收坑净空分别为9m ×6m×11.49 m、9m × 4m×10.9 m,为确保基坑稳定和安全提高支护结构刚度,在满足顶管施工操作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支护结构长度,在垂直于基坑长边方向,增设一0.3m厚的支护墙,使顶管坑和接收坑平面均为两室形式。
    3 工作坑的结构形式
    3.1 施工平面布置图

    图1 施工平面布置图
    3.2 工作坑平面图
    图2 顶管坑平面图
    图3 接收坑平面图


    3.3 工作坑断面图

    图4 顶管坑断面图


    图5 接收坑断面图
    4 工况受力情况分析
    由于顶管坑在净空尺寸上比接收坑大,而且顶管坑还要承受吊混凝土管、出土等活动载荷,故顶管坑支护结构所受载荷比接收坑大,又因顶管坑、接收坑支护结构相同,因此只做顶管的受力分析。
    4.1 顶管施工期间,支护结构所承受的载荷主要有:
    4.1.1 吊装设备自重;
    平台用40a工字钢做主梁,南北向放置,间距2.5米,并需要让开吊管位置;负梁采用25工字钢,15×15方木采用满铺方式;吊架采用“四不搭”架设,管子采用φ159×10钢管。起重机械采用两台卷扬机,一个20吨,一个10吨。“四不搭”架子座落在圈梁上的预埋板。以上结构总重量:
    G1=50×8×2×10+25×8×2×10+15×5×8×10+50×60×10
    =48000N=48KN
    4.1.2 吊装混凝土管、顶管设备、钢管及土方弃运产生的载荷;
    按最不利情况:
    左侧吊架吊运1根D2150混凝土管、右侧吊架吊运土方(土斗容量为1m3)。
    吊运产生的最大重量:
    G2=5190×10+500×10+2000×10
    =77000N=77KN
    4.1.3 工作坑周围运输车辆产生的活动载荷;
    在顶管坑10m以外设置土场,施工机械产生的载荷计p1=15KPa。
    4.1.4 工作坑内施工人员产生的活动载荷。
    假定工作坑周围同时有15人施工,则
    活动载荷p2=(75×15×10/1000)/20=5KPa
    4.1.5 周边环境产生的载荷
    取等待土层高度为1.5m,则
    载荷p3=1.5×19.21=28.815KPa
    4.1.6 工作坑周围土压力
    工作坑周围土压力为支护结构所承受的主要载荷,具体由6.3.1章节阐述。
    4.2 计算说明
    4.2.1 由4.1~4.2产生的载荷Q=125KN,传导至冠梁上的竖直分力
    Q竖直=125×sin53.130 KN =100 KN
    而支护结构的自重
    G=(36×0.3×9.99+0.6×1×33)×2.4×10=3070 KN
    故在以下计算中忽略此力。
    4.2.2 由于“四不搭”结构对称,故产生水平分力相互抵消,故在以下计算中不考虑此力。
    4.2.3 工作坑承受的总等待载荷p0
    p0= p1+ p2+ p3
    =15KPa+5KPa+28.815KPa
    =48.815 KPa

    5 结构受力简图
    5.1 结构受力立面图

    图6 结构受力立面图
    5.2 结构受力平面图

    图7 结构受力平面图
    由于施工时对结构边角位置进行了加强,可以近似视为固定结构,故将图7进一步简化如图8、图9所示:

    图8 结构宽度(9m)方向受力平面图


    图9 结构长度(6m)方向受力平面图
    6 结构强度计算
    6.1 结构强度计算依据
    6.1.1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J11/489-2007
    6.1.2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6.2 基本技术参数
    6.2.1 加权平均内摩擦角
    φ =20.50
    6.2.2 加权平均内凝聚力
    c = 7.6KPa
    6.2.3 加权平均重度
    ρ=1.96g/m3
    γ =19.21KN/m3
    6.2.4 等待载荷
    q 0= 48.815Pa
    6.3 支护墙体强度验算
    由于支护墙体是按钢隔栅榀距分层锚喷施工而成的,故以每层钢隔栅为受力对象进行分析。沿深度方向0~7.2m范围内的钢隔栅间距为0.6m,7.2m以下钢隔栅间距为0.45m。
    6.3.1 压强沿深度方向的分布方程
    由朗肯公式p=( q 0+hγ)tan2(450-φ/2)-2c tan(450-φ/2),故压强沿深度方向的分布方程为:
    p =9.24h+12.94
    6.3.2 长度(6m)方向受力分析
    6.3.2.1 荷载集度F0
    F0= 4.62×(h22-h12)+12.94×(h2-h1)
     深度为0~7.2m时,
    h2=7.2m,
    h1=6.6m,
    h2-h1=0.6m,
    故F0=7.8+2.77(h2+h1)
    最大载荷集度F0∣max=46.02KN/m
     深度为0~7.2m时,
    h2=9.99m,
    h1=9.54m,
    h2-h1=0.45m,
    故F0=5.8+2.07 (h2+h1)
    最大载荷集度F0∣max =46.13 KN/m
    综上所述,隔栅承受最大载荷集度为46.13 KN/m。
    6.3.2.2 隔栅承受弯矩
    隔栅承受弯矩M =-23.07L2+138.39L-138.39,
    故M∣max=46.13×62/24=69.20KN.m
    6.3.2.3 结构所受弯矩与剪力图
    图10 结构长度(6m)方向隔栅弯矩图
    图11 结构长度(6m)方向隔栅剪力图
    6.3.3 宽度(9m)方向受力分析
    6.3.3.1 荷载集度F0
    分析同6.3.2.1,最大荷载集度发生在深度为9.99m~9.54m的隔栅上,最大荷载集度46.13 KN/m。
    6.3.3.2 结构所受弯矩与剪力图
    采用三弯矩方程计算隔栅承受的弯矩。
    基本参数如下图所示:
    图12 采用三弯矩方程计算弯矩的基本参数
    M2=- 144.16 KN.m;M0=-92.26KN.m;
    由上图得知:
    ω1=246.03 KN.m2,ω2=480.53KN.m2;
    a1=2m, b2=2.5m,L1=4m,L2=5m;
    根据三弯矩方程:
    M0L1+2M1(L1+L2)+M2L2=-6ω1a1/L1-6ω2b2/L2
    得:M1=-60.55KN.m
    故结构的弯矩图如下图所示:

    图13 宽度(9m)方向弯矩图
    图14 宽度(9m)方向剪力图
    2010-04-12 14:21:12

    回复 举报
    赞同0
  • sunshaojin1
    sunshaojin1 板凳
    本次工程工作坑施工支护采用“钢筋榀架+钢筋网片+锚喷混凝土”的倒挂施工支护结构,锚喷结构厚度为0.3m。顶管坑和接收坑净空分别为9m ×6m×11.49 m、9m × 4m×10.9 m,为确保基坑稳定和安全提高支护结构刚度,在满足顶管施工操作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支护结构长度,在垂直于基坑长边方向,增设一0.3m厚的支护墙,使顶管坑和接收坑平面均为两室形式。
    2010-04-02 09:57:02

    回复 举报
    赞同0
加载更多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混凝土结构

返回版块

140.19 万条内容 · 2140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楼梯结构设计

楼梯结构设计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