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眼里,经济发展和降低能源消耗似乎是一对矛盾。但GDP排名第一的广东,2005年万元GDP能耗和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为0.79吨和1.08吨标准煤,每万元GDP能耗仅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5%;今年上半年广东省万元GDP能耗、万元GDP电耗继续下降,分别比去年同期下降2.7%和2.2%。
人均资源储量不及全国平均水平1/20的广东,从经济起步之始,资源短缺就伴随其经济的发展。广东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为国家创造大量财政收入的同时,也使广东经济增长越来越接近资源和环境条件的约束边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降低能耗,从根本上缓解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源资源环境约束,成为广东经济发展亟待破解的首要难题。
广东省副省长佟星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对于广东更具有特殊意义。特别是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推动增长方式转变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也是推动广东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最现实、最紧迫的课题。对此,省委要求全省各地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使经济发展不仅速度快、总量大,而且结构优、质量高、效益好、后劲足。
工业降耗成“主力军”
2003年初,广东省委托国家权威机构开展了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把广东工业产业竞争力放在国际范围内进行比较分析,根据研究成果,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的意见》、《关于加快发展装备制造业的意见》、《广东省九大工业产业发展规划》、《广东省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修订版)》等文件,引导和促进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工业产业发展规划中,广东明确提出加快发展综合能耗较低的电子信息(0.09吨标准煤/万元产值)、机械(0.09吨标准煤/万元产值)、汽车(0.06吨标准煤/万元产值)、医药(0.24吨标准煤/万元产值)等行业,这些行业的能耗水平远低于全部工业0.9吨标准煤/万元产值的能耗水平。
在规划的引导下,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及化学、汽车制造等高效低耗的新兴行业不断加速发展,推动广东实现了经济高增长、能耗低增长。2005年,广东省工业九大产业实现增加值6108亿元,增长20.3%,占规模以上工业的73.7%,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及化学三个产业占九大工业总产值的比例由2000年的60.5%上升到2005年的70.3%;汽车业工业增加值从2000年的50.64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349.29亿元。
作为广东省工业最主要的支柱产业和“降耗主力军”,高效低耗的高新技术产业始终保持迅猛的发展势头。“十五”期间,广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都在两成以上,产业规模及增幅均排全国第一,新“广货”开始登陆世界市场。2005年,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超2000亿元,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1/4。而作为高新技术产业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去年产值突破万亿元,占全国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的1/3。
这些主导产业拉动着广东产业结构,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不断向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
与此同时,广东还加大力度,限制发展和逐步淘汰高污染、高耗能的落后生产能力。2005年,全省关闭污染严重、技术落后、不符合产业政策和经济规模“十五小”、“新五小”企业390多家。
目前在现有的产业结构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两大行业在广东工业中举足轻重,两大行业的增加值占全省比重超过30.0%,产值占全省比重在35.0%以上。这两大行业都是高效低耗能产业,而冶金、建材、陶瓷、印染、造纸、火电、石化等高耗能产业占工业的比重并不大。
服务业是降耗“发动机”
发展服务业特别是大力推进低能耗的现代服务业,又给广东装上了一个“降耗发动机”。佟星介绍说,“十五”期间,广东省第三产业占GDP比重快速提高,5年间平均比重为45.4%,比“九五”期间提高了4.5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3.65个百分点;这5年,第三产业对广东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达到39.0%,比“九五”时期高4.3个百分点,成为广东省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广东借助CEPA的有利条件,促进粤港服务业合作,提升自身服务业水平。
首先,他们把发展现代物流业作为先导性产业来培育,使其成为壮大第三产业的突破口,目前已出现一批像中海、宝供、深九、华大等拥有现代信息技术、全程服务功能的专业物流企业,成长起一批像华润万家、宏城、新一佳等大型连锁超市。
其次,大力扶持专业市场和会展经济的发展,截至去年底,全省已有成交额超亿元的各类专业市场181个;在广东,平均每天有3个展会,会展业每年以20%以上的速度增长,形成了广交会、广博会、珠海航空展、深圳高交会、东莞电博会等一批知名会展品牌。
广东还实施“文化大省”战略,近几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均以15%左右的速度增长,高于同期GDP的增长,成为广东第三产业中最具潜力和上升空间的领域之一。
增强降耗“驱动力”
100%的煤炭、80%的油品、20%的电力需要从外省调入或依靠进口,既是“耗能大省”又是“缺能大省”的广东,坚持把节约和提高利用效率当做降耗的“驱动力”。
“广东一直坚持把调整优化能源生产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为能源发展和节能降耗的重点任务,积极引进西电,加快省内大型骨干电源建设,加强电力供需和能源种类使用管理。”佟星说,“如在调整电源结构方面,‘十五’时期关停小火电143万千瓦,2005年小火电装机容量约占全省总装机容量18%,比2000年下降12个百分点;省内单机30万千瓦及以上机组总容量已占总装机容量40%。”据统计,每发一度电,30万千瓦以下的小发电机组能耗是100万千瓦以上机组的3倍。仅通过“上大项目、压小项目”,就可降低不少能耗。
“缺能”的省情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是节能技术装备水平较高。广东不仅确立了以优化重点产业结构、提升优强企业竞争力为主要内容的十大“双优”技术改造工程,其中包括重大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制造业升级等节能工程;还确立了以解决产业发展共性、关键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十二大重点技术创新专题,其中包括绿色产品、新能源等节能专题。2005年,以上两项广东安排财政启动资金3.3亿元,带动企业和社会投入超过30亿元。包括电力、钢铁、石化、建材、陶瓷、纺织、造纸等被列入国家能耗监测的工业企业也从被动到自觉,掀开了新一轮更为迫切的技术改造大幕。
一组数字印证了广东高耗能企业在采用管理和技术创新后的显著成效:今年1月—5月份,韶关钢铁公司吨钢综合能耗699.7千克标准煤,同比下降14.5%;广州石化股份有限公司万元产值能耗0.996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1.1%;茂名石化公司万元产值能耗0.89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3.6%。
如今,广东初步形成企业、工业园区、城市和社会“立体”循环经济体系,建起一批不同层次、功能互补的生态示范区、工业园。全省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从33.7%上升到80.31%,工业综合利用产品产值从3.16亿元增加至30.45亿元。
节能降耗发展向好的势头,对广东省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意义深远。
积极稳健地实现节能目标———节能降耗看广东
“十一五”是广东经济实现“转轨”的关键时期。作为转轨的实质性举措之一,就是在“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约束性指标:万元GDP能耗降低13%以上,其中在今年要降低3%。
据了解,由于广东省万元GDP能耗已经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5.2%,要在这个基础上往下降,显然有较大的难度;另外,“十一五”期间,广东重化工业的发展步伐还将加快,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广东重化工业的比重不高,但纵向看,广东产业结构呈现适度重型化的趋势,这既是广东工业化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将对全省工业单位耗能水平的下降形成压力。
按照国家有关部门的测算,如果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比重相应降低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可相应降低约1个百分点。按照目前的工业结构,如果高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而冶金、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比重相应下降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可相应降低1.3个百分点。
产业优化升级夯实降耗基础
广东省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十五”时期,广东的GDP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广东的GDP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9.3个百分点,广东省的能源消费总量增幅则比其生产总值增幅低了3.1个百分点。这充分表明广东经济的增长已从以前过分依赖第二产业的投资,逐步转向产业的优化升级,为“十一五”实现节能既定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数据显示,广东的重工业项目恰恰是“省煤大户”:以每万元总产值计算,广东的通信设备业能耗从2000年的0.23吨标准煤降至2005年的0.05吨标准煤,专用设备制造业的同期数据也相应从0.29吨标准煤降至0.16吨标准煤。从这方面看,广东的节能降耗工作仍有潜力可挖。此外,对高耗能的水泥产业,广东也早就实施了产业政策的调整,积极引导和鼓励水泥企业发展年产4000万吨以上的规模,对4000万吨以下的生产规模实行严格控制,从政策的层面规定了企业的运营规模。由于规模扩大带来相应的规模效应,今后该产业尽管能耗总量可能变动不大,但单位GDP能耗将大大降低。
服务业总量与降低能耗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2005年,广东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4.2%,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同期广东能耗全国最低。“十一五”时期,广东的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还将加快,服务业也将迎来大发展机遇。从这方面看,广东的节能降耗潜力巨大。
节能纳入发展评价考核体系
政府大力推进、市场有效调节、企业自觉行动、公众积极参与,得益于良好的运行机制,广东正朝着能耗降低的目标迈进。在经济层面上力抓节约资源,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社会层面上逐步形成节约的良好风尚。
广东在环保、节能、降耗方面,没有提出过响亮的口号,也没有制定不切实际的指标。他们将节能降耗要求“渗透”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广东的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企业已经尝到了节能降耗的“甜头”,不再把节能降耗当“包袱”,而是当“投资”:广州市增城新塘环保工业园投入20亿元建设资金,清洁生产投资就占了7.3亿元;刚刚建成的广东大学城实施了最先进的“分布式能源管理”方式;珠江啤酒正在进行“合同能源管理”的前期合作……几乎所有先进的节能管理方式在广东都能见到。
据广东省副省长佟星介绍,目前广东已建立GDP能耗指标公报制度,定期公布各市万元GDP能耗降低率、万元GDP电力消费量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积极推进将节能降耗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评价考核体系,将资源节约工作完成情况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的重要指标。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及能源消耗统计制度、能源消耗基础数据库也正在加快建立。
加大法规标准建设和监管力度
广东省针对节能法规标准建设和监管的力度正在进一步加大。修改中的《广东省节约能源条例》,对钢铁、石化、建材、造纸等高耗能行业制订强制性的能耗限额标准,建立和完善主要用能设备能效标准和重点用水行业取水定额标准,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盲目发展;在空调蓄冷、绿色照明、高低压变频控制、高效节能变压器、热电(冷)联产、太阳能开发利用、政府机关节能、燃煤电厂粉煤灰综合利用、生物质气化发电、能效电厂等十大领域,启动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并采取贴息或补助的形式予以扶持,争取在推动全社会节能方面发挥示范带动效应。“十一五”期间,广东还将努力实现发电机组增量、存量的共同优化,采用大容量、高参数机组,积极发展清洁电源、可再生能源发电。
从今年开始,广东每年安排2000万元作为省发展循环经济工作经费,专门用于循环经济以及资源节约的政策研究、基础管理、执行监督能力建设、技术推广和宣传培训工作。
具有示范效应的是,从2003年至今,广东已经认定3批共75家企业为全省“清洁生产企业”。目前正在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的扶持力度,一些引导性资金,将优先支持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项目。可以预见的是,通过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导向性作用,更多的社会资金将投向资源节约和循环经济领域。
佟星说:“广东节能降耗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节能降耗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而且广东能耗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做好节能降耗工作任重道远。”
目前,在21个地级以上城市交出能耗成绩单后,广东正在探索如何打好下一场节能战,积极稳健地完成节能目标。
(经济日报)
[
本帖最后由 jiuwolia 于 2010-8-18 09:32 编辑 ]
全部回复(1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 抢板凳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