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核准170多个生物质发电项目已有50个项目运行发电之际,有关生物质发电的经济性、碳减排效益和秸秆发电可行性的争论又起: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对大规模推进秸秆和稻草生物质发电的政策安排深表忧虑;国内生物发电先锋企业国能生物发电集团公司等予以措词犀利的回应。本报记者集纳他们的观点,以正反两方呈现给读者。
生物质能是全球四大能源中唯一的可再生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中唯一的碳源。生物质可移动、可存储,能为人类提供能源和可再生材料。中国农林生物质综合利用潜力大,符合国家能源供应安全、环境保护、二氧化碳减排和解决三农问题等重大战略需求,对我国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日前,在2010北京国际清洁能源大会上,国能生物发电集团公司科技部总经理庄会永作了题为《中国特色的生物能源产业化发展之路》的报告,对生物质能发电的积极作用做了详尽阐述。无独有偶,一个月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倪维斗对同样的问题提出了截然相反的见解。他们不约而同地以单县为例。
山东省菏泽市单县生物质发电项目,是中国第一个建成投产的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也是首个国家级生物质发电示范项目。截至2009年底,该项目运营3年,累计发电量2.5亿千瓦时,与同类型火电机组相比,每年减少CO2排放约10万吨、SO2排放约870吨。
节能减排:是“减排最显著”,还是“不具优势”?
正方观点:直燃发电是生物质能规模化应用中减排效果最显著的一种模式
庄会永认为,对于生物质燃烧发电减排,国际上目前尚没有合理的否定意见。中国政府批复的第一个生物质直燃发电CDM项目,严格认可的碳减排量不仅扣除了生物质燃料的收集、加工和存储等能耗排放,而且把电厂建设期间的排放、电厂运行届满拆除等排放都已扣除。在此情况下与煤电比较,生物质发电减排效果显著,是不争的事实。在不考虑具体燃料和区域情况下粗略计算,一个25兆瓦的生物质电厂年运行5000~6000小时,年净减排二氧化碳量10万~15万吨,这是扣除了原料、项目全生命周期排放后的净减排量。
2007年联合国对国能单县生物质发电CDM项目进行现场核查,确认国能单县项目在70天内的核查碳减排量为4万吨(扣除加工运输油耗等一切影响因素后的净减排量),全年CO2减排量达18万吨。他认为,生物质能碳中性原理和生物质发电的CO2减排性质及其方法学是生物质能领域的共识,生物质发电项目是实实在在的减排。
反方观点:与传统火电机组对比,生物质发电减排不具优势
倪维斗指出,我国人均产出秸秆量少且高度分散,部分秸秆还用于饲料、还田和造纸。“把秸秆收集起来发电要争资源、运输起来费很大劲儿不说,发电量实际非常有限。”以单县为例,每吨秸秆的平均运输路程近60公里。秸秆容重小,单县路况较差,每吨秸秆运输到电厂将消耗10千克柴油或汽油,一座25兆瓦的秸秆发电厂每年将消耗柴油或汽油1800~2000吨。如果秸秆电厂装机容量加倍,运输每吨秸秆所耗油量将变为原来的1.4倍。
倪维斗认为,拿秸秆发电与传统火电机组对比,其减少CO2排放不具优势。运输1吨秸秆到电厂消耗的10千克柴油或汽油,若是由煤直接液化得到,则相当于消耗了40千克煤,CO2排放量为100千克以上。1吨秸秆大约发电1000千瓦时,热值与0.5吨的煤相当。农户卖掉1吨秸秆后,需购买0.5吨煤做燃料,由此产生的CO2约1200千克。因此,用秸秆发电1000千瓦时排放的CO2约1300千克。用先进的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发电,每千瓦时电排放CO2 约0.7千克,1000千瓦时电的CO2排放量约700千克。
全部回复(3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倪维斗认为,包括生物质能在内的各种新能源,应该有序、理性地发展。秸秆发电项目一哄而上,将造成巨大浪费。有些地方秸秆资源富余,可以适当发点电,或者小型热电联产,给地方有关企业供蒸汽。但是最好采取与煤混烧的办法,以取得较高的热效率。
一些地方盲目上马生物质发电厂,造成争夺秸秆资源和地盘的现象,甚至出现“黑帮”把持问题,砖头瓦片掺进秸秆里,“水嗒嗒”地运进电厂。秸秆资源不足还引发其他问题,倪维斗呼吁国家展开调查,少数电厂是否全部在烧秸秆,是否有人在烧煤代替秸秆发电来套取补贴。他还建议将秸秆作为分散能源分散使用,在服务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裂解、颗粒化、沼气等都可以用来消化多余秸秆,还能把分散的秸秆全价利用,作用比出售秸秆大。“秸秆颗粒化不占地,使用方便且燃烧效率更高;沼气渣可做肥料;裂解的残留物质生物碳可以还田改良土壤。”
■链接
国能生物发电集团公司是我国生物质发电最大投资商,是从事生物质高效应用的专业化公司,注册资本20亿元人民币,致力于国内外的农林剩余物生物质高效应用产业的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目前,国能公司已有19个生物质电厂正式投入运营,总装机420兆瓦,10多个项目在建,已核准项目46个,年处理农村剩余物大约500万吨。截至目前,公司上网绿色电力50多亿千瓦时,支农19亿元人民币,处理农林业剩余物500多万吨。
via:
作者:李雅楠 来源: 中国绿色时报
回复 举报
正方观点:一个生物发电项目可为2000个左右农民增收
庄会永认为,生物质发电项目最大的成本为燃料购买成本,约占电价的50%~60%。以一个25兆瓦的项目为例,每年需要20万~25万吨生物质燃料;以炉前价格300元每吨核算,总计燃料费6000万~7500万元。这些费用直接支付给出售燃料的农民及其经纪人,富农不打折。
一个生物发电项目可为2000个左右农民增收。电厂运行管理人员数量与同等规模的煤电厂差不多,从燃料的全生命周期的投入人力和综合成本考虑,生物质能应用投入要远低于煤电,还不会出现生态破坏。企业只要有合理支持,依据盈亏平衡点控制好成本,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收集秸秆是实现富农支农的有力抓手,如果有规模化的产业和市场拉动加政策支持,相关产业链会很快完善起来。从远期来看,生物发电的成本比煤炭价格更具竞争力。
反方观点:农民实际收入有限,增收水分不小
倪维斗认为,秸秆发电比燃煤发电成本高是公认的事实。一台25兆瓦的生物质发电机组需投资2.5亿元,分摊在每千瓦上的投资为1万元;每年用秸秆发电 4.5万小时,则年发电量为 1.251亿千瓦时。而常规1000兆瓦的超超临界火电厂,每千瓦的投资约5000元,每年运行约5000小时,年发电量为50亿千瓦时。前者仅为后者的 1/40,投资却为1/20,单位发电量秸秆发电厂的投资要多1倍。
为了推动生物质能发电,国家目前给予其每度电价0.35元的政策补贴,收购每吨秸秆国家补助350元,进入电厂口袋。而农民卖秸秆每吨约200元,拿到钱后农民又须买煤用于采暖和炊事,实际收入有限,增收数字水分不小。他认为,如此惠农政策难言效果,不如将补贴直接用于农村发展。另外,把高度分散的秸秆收集起来去发电,需要雇用上千人,还要拿着国家高额补贴;而一个大型火电厂,几十人就能运转,发电量是秸秆发电的五六十倍,价格还低。
秸秆出路:是“分布式清洁能源”,还是“煤秸混烧”?
正方观点:秸秆的收获难题只是暂时的
庄会永认为,中国农村地区有很多秸秆可用于发电。2007年全国九大作物秸秆产出量为7.04亿吨,除还田、饲料等外,有约3亿吨秸秆用于薪柴,1亿吨被露地焚烧。秸秆的收获难题只是暂时的。目前收购农民秸秆生产生物质能的产业尚在完善中,如果有生物发电的产业需求拉动,通过突破技术和完善产业链,秸秆收获问题是可以解决的。秸秆等生物质发电,发出的不仅是电,还是边远农村急需的分布式清洁能源,是县域经济发展的自备热电厂,并可以与未来先进生物质能应用技术发展相互支持。
用秸秆、林业剩余物开发生物质能源,可以实现农民绿色就业;从中年收入1万~2万元,就足以保障家庭生活和给子女交学费等支出。另外,在我国沙地、盐碱地、坡地、山地等边际性土地发展种植多年生灌木,既能美化绿化环境,固碳减排增加碳汇,又可隔年平茬作为生物质能源原料。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