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都知道,一幢房屋建造起来,首先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居住、工作、休息等多方面的需要(少数专供观赏的建筑除外)。其次是建筑必须注意造价的经济,亦即必须顾及国家、人民当前实际经济能力的可能和合理地使用材料、人力。再次是必须尽可能使建筑物美观,这是因为建筑物是人们长期生活憩息的空间,它的形式优美与否,将长期地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作为人民的建筑师的基本职责,便是必须在自己的创作中,同时满足这三方面的要求,求得适用、经济、美观的统一。 当然,求得适用、经济、美观的统一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适用、经济的要求有时会和美观的要求发生矛盾。但这个矛盾的解决,不能从经济、适用服从美观的条件下来求得统一;相反的,建筑师只能在首先满足适用、经济的条件下来尽可能地讲求美观。然而,这决不是说,在这种条件下,建筑物就不能做到美观了,这是因为美观和经济之间的矛盾不是不能解决的矛盾,亦即不能认为建造一所美丽的房子,就一定要用上许多昂贵的材料,花费很多的金钱;正如设计出一件合用、美观的衣服,不是一定要用上许多绫罗绸缎一样。相反,用了许多昂贵的材料,贴上许多金银,却仍然可以成为十分‘恶俗’的作品。
可是,梁思成的见解却相反。在他看来,美观服从经济的原则是十分令人讨厌的,但梁思成不敢公然来反对这个原则,于是他便竭力从理论上来证明“美观与经济之间有矛盾”、或“民族形式与经济之间有矛盾”的不存在(《新建设》一九五四年二月号),并希望籍此来证明美观服从经济的原则的无意义,以便为建筑师追求华丽装饰的活动开辟道路。
可是梁思成举不出充足的理由来证明二者之间没有矛盾,他证明来证明去只是证明了“美观与经济之间是没有天然的矛盾的”(《新建设》一九五四年二月号),然而“没有天然的矛盾”和“没有矛盾”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建筑学上,我们只能认为美观和经济之间没有天然的矛盾(亦即没有不能解决的矛盾),但矛盾仍然是存在的;如果认为美观和经济没有矛盾,那末就完全取消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也就没有什么美观服从经济的必要了。可是他却不顾逻辑上的错误,竟暗中用“美观与经济之间是没有天然的矛盾的”的论点,替换了“美观和经济没有矛盾”的论点。同时,梁思成还提出另一论证道:“假使目前民族形式的造价要贵一些,那只是建筑工程材料及工程结构的问题”(《新建设》一九五四年二月号)。 看了梁思成这个论点以后,不能不感到他在抹杀事实。谁都知道,梁思成近年来所积极提倡的“大屋顶”乃是一种造价十分昂贵的屋顶。正如一九五五年三月二十八日《北京日报》所刊载的《给“大屋顶”算一笔账》一文所指出的,一九五五年“北京新的建筑中,由于有近一百万平方公尺面积的建筑上加盖了‘大屋顶’,就比盖平顶或水泥瓦坡顶多花了近六百万元。这笔钱可以用来盖面积五十万平方公尺的工人宿舍。”难道这笔巨大的浪费之所以产生,是由于“建筑工程材料及工程结构”的违反科学原则,而不是首先由于建筑师艺术处理之不当么? 同上述思想相联系的是梁思成的建筑艺术和建筑材料、结构无关或极少有关的论点,他认为“使艺术服从材料结构就是削足就履。”(一九五二年十二月二十二日《人民日报》所载梁思成文)但我们认为,建筑艺术(特别是其艺术形式)在极大程度上依赖于材料和结构。譬如说,古代的木结构的斗拱固然是我国古代人民为了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的一种智慧的创造,然而在今天有钢筋混凝土以后,这种东西就纯粹变成了多余的东西。又如,在古代是为了糊窗纸用的雕花的窗格子,在今天有了大块玻璃以后,也就变得没有什么用处;而如果一定要安上雕花的窗格子,其结果必然是使房间光线暗淡不堪,不适于居住和工作。又如,利用旧式的砖木结构,恐怕即使最优秀的建筑师,也造不出近代化的高楼大厦,这种建筑只有钢筋混凝上的结构才有可能。特别是,建筑技术正在日新月异地发展,在苏联已经采用了大型预制板的制造方法,建筑艺术当然也就不能不随之改变。可以肯定地说,建筑艺术之服从建筑材料、服从结构技术乃是建筑艺术的基本特征,也是建筑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梁思成却要求在钢筋混凝土上绘上油彩画,要求用钢筋混凝土来表现砖木结构。
全部回复(6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从上所述,可以看出,梁思成在建筑理论的基本问题上,存在着一系列的严重错误。但还可以看出,梁思成产生这些错误的思想基础,乃是资产阶级的唯心主义。一切的唯心论者都断言精神先于物质、意识先于存在。唯心论者的这些基本观点反映在认识论上,便是不从实际出发,不看事情的历史和全貌,只是凭着个人的好恶、臆想来做出种种错误的结论。梁思成研究建筑问题的方法正是这种主观主义的方法。
正如我们在上面所指出,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建筑具有两个方面的功能——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可是他却完全颠倒了适用、经济和美观这两方面的正确关系。建筑艺术的特点便是必须受到技术、结构和社会需要的极大制约,可是他却完全撇开了建筑艺术的这方面联系,而只是孤立地考察建筑形式,并且把古代建筑形式当作是永恒不变的形式,梁思成还把建筑和语言这两种十分不同的社会现象乱加比附一番,并且从中做出种种牵强附会的结论。显然可见,这是一种错误的美学理论和建筑理论。然而,梁思成的唯心主义思想还不仅仅表现在美学、建筑的领域内,它还表现在社会的、历史的领域内。例如,梁思成在《建筑学报》一九五四年第二期上,撰写了《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把中国建筑的发展,按照早已陈旧了的“断代史”的体例来划分阶段,甚而把明、清、民国的建筑都列为一期。
这样也就看不出建筑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了。在同一文中,梁思成还认为建筑艺术和生产力乃至生产关系均无直接的联系。梁思成在许多其它论述中国古代建筑的论文、小册子内,都极少联系着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来考察建筑的沿革。正是由于梁思成撇开了社会历史条件来孤立地考察建筑问题,于是在梁思成的视野中就完全看不到建筑的社会功能(特别是物质功能),看不到建筑随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变化的事实。这也就无怪乎、梁思成会认为虽然今天中国革命已经引起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可是梁思成的“文法”、“词汇”仍然可以“万古长存”了。
梁思成的建筑理论是直接违反总路线的错误理论 我们在上面已经指出了梁思成在建筑的理论问题上、研究方法上等等一系列的错误。但我们还应看到的是:梁思成这些错误不只是一般的学术问题上的错误,并且还是违反总路线、违反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的错误。谁都知道,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正在努力实现以大力发展重工业为中心的五年计划。建设重工业就必须长期地投入大量的建设资金。这种工业化所必需的资金是要依靠我国的内部积累来取得的。因此,我们就必须实行极严格的节约制度,消除一切多余的开支和不适当的非生产性的开支,不能容许任何微小的浪费,以便积聚一切可能的资金,用来保证国家建设事业的需要,并增加国家必要的后备力量,早在五年计划实行的第一年,党中央就提出了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方针。在同一年,在建筑问题上,又提出了“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建设方针。显然,如果我们在一些非生产性的建筑物上,采用了过高的设计标准,采用了大量虚假装饰,就会浪费了国家金钱、分散了资金、削弱了建设重工业的力量。而这就不能不影响到我国工业化的速度。
可是,按照梁思成的理论,其直接的结论,就是要号召建筑师去多多地设计那些拥有大量的虔假结构、虚假装饰的古代建筑形式,多多地建造一些不能用或很难用工业化施工方法的“大屋顶”。用梁思成的思想来指导我国的建筑事业的实践,就必然要大大提高工程的造价,增加手工业的操作方法,延长施工的期限,造成建筑材料和劳动力的巨大浪费。而这也就是前一时期报刊上所严厉指责的我国建筑事业中追求形式主义、复古主义的严重铺张浪费的现象。我们只要指出下列事实就够了。在李富春同志《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中指出,“在非生产性的房屋建筑中,由于忽视‘适用、经济、在可能条件下注意美观’的原则,盲目地追求所谓‘民族形式’,讲究豪华装饰,大量地采用贵重的或特殊的材料,造成了惊人的浪费。
单就‘大屋顶’来说,北京市内各机关建筑的三十九座房屋即因此浪费了五百四十万元。被人称为‘地质宫’的长春地质学院校舍是一个很出名的豪华建筑,该院是利用伪满未建成的皇宫基础建设的,因为搞了好多不必要的装饰,每平方公尺造价为二百二十元,加上原有基础的差值则达三百元,超过国家规定造价一百二十五元的百分之一百四十。“而这些就是梁思成的理论所直接或间接影响下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