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发展进程的加快,城市的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轨道交通在现代城市公共交通中的地位也日益显著。当今一些国际大都市往往已建成多条轨道交通线路服务于日常客运,这也就对其设备管理工作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而合理运用现代化手段,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对做好设备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一. 管理目标
单从企业角度而言,毋庸置疑地要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但公共交通企业又有别于其它企业,其特有的社会服务功能要求企业必须重视社会效益。尤其是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还具有公众服务面较广、高新技术比较密集、运营成本普遍较高的特点,因此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管理目标应该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重,以最低的成本,发挥最大的运营效能。
由此,在企业内部设备管理要以成本控制为中心,合理分配本企业已有的各类资源,以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来保证设备良好的运行状态,做好运营的有力保障。
二. 运作方式
近年来轨道交通技术发展很迅速,随着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逐渐增多,设备的种类和型号也呈多样化。这就要求运营企业在设备管理方面要积极拓展思路,寻求合理的管理方式。采用依靠本企业自身力量与社会专业力量广泛合作相结合的运作方式将有助于提高设备运行质量,保持先进的管理水平。
在社会合作方面可重点考虑以下几个方向:
1.与设备生产企业合作
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主要是使用和维护各种现有设备,对各类设备技术细节的研究是有限的;而设备生产企业主要工作是开发、生产各类设备,他们对设备非常了解。因此与设备生产企业有效的合作对于提高设备运行效率、降低设备故障率具有重要意义。
2.与科研机构合作
科研机构是设备技术更新发展的主要力量,如果运营企业能与相关机构良好合作,可以加快新兴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合理应用,提高运营企业的技术含金量。此外,随着设备使用年份的增加,更新换代是不可避免的,运营企业同样也需要他们为旧设备改造更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另一方面,运营企业与高等院校及专业学校的合作也很重要。这些机构是培养专业人才的主要部门,是科研的重要基地,他们能为企业提供所需的各种各样人才。相互保持良好的联系可以缩小院校教育与实际应用之间的差距,提高专业人员在企业工作中发挥的效用。
3.与政府部门合作
政府承担着社会管理职能,要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从设备管理角度看,企业需要有各种技术标准指导实际生产,在提高生产质量及合理控制成本方面也应有来自企业以外的监督,这些都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大力帮助和指导。
4.与专业建设公司合作 轨道线路最初都是经各专业建设公司施工而建成的,他们在设备安装和调试方面具有独到的经验,拥有专用的安装器械和检测调试工具。在线路投入运营后,运营管理企业主要是维护这些设备,当进行大型设备大修、专业性强的设备维护及更新改造工程实施时,就需要与相关专业公司共同合作才能较好地完成这些工作。同样,与设计部门的合作也不能轻视,这不仅可以帮助运营企业在设备维护过程中避免对设备状况出现错误的判断,还能使新线路设计更符合运营的实际需要,提高设备管理效率。
5.与国内外同行合作
新兴的运营管理企业尽管拥有先进的设备和较好的工作条件,但往往会缺少一些经验。因此要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能互通有无,共同提高管理水平。不仅如此,目前面对中国即将加入WTO之际,对于国内的运营企业意义更重要,掌握国际通行标准和规则,了解当今世界先进企业的管理方式,这都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尤其是在面临国际性挑战时处于有利地位。
6.与金融界合作
企业活动离不开资金,而运营企业在资金方面往往比较紧张,因此能与金融界保持良好的关系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尤其今后大型项目上马时,资金状况将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这仅靠企业自身的力量可能会不够,有了金融界的支持就能游刃有余。从现代企业发展趋势来看,企业也会通过发行股票等形式在市场上募集资金,这就更需要金融界的帮助和指导。在社会合作方式上可采取建立长期的工作合同;组建合资子公司;以项目为单位通过招投标合作;保持长期互派人员交流及临时短期培训学习等多种灵活的形式,这主要还取决于某一段时期内企业工作内容、人员安排及资金状况等多方面的条件。不管与社会合作采取怎样的形式,设备管理工作的主体应该是运营企业本身,而且这些都离不开政府主管部门对企业的支持和帮助,政府部门应通过行使其行政职能加强对企业的管理。政府还应加强立法,以法律形式明确企业的权益和所应承担的义务。
三. 组织形式
为保证工作顺利有效进行,在设备管理的组织形式上宜尽量减少行政管理层次,采用设备专业分工管理的组织形式,并且把技术管理工作重点放在生产第一线。行政和技术管理上采用逐级负责制,明确每级部门的工作目标、权力和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还要建好内部监督和审核体制,对成本控制和质量管理严格把关。对此可考虑在总部建立专门的控制部门、逐级配有专人负责参与对整个企业进行系统控制,为企业领导作决策工作的参谋。对于规模较大的项目还应引进外部监督,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专业机构的第三方审核来为企业把关,这可减小因管理不当而给企业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面对同时管理多条线路,而且线路分布面较广、纵横交错及设备种类繁多的实际状况,可考虑把整个网络划分成若干个区域进行网络化现场管理。当然,各专业应根据各自设备的实际分布特点决定如何划分区域,尤其车辆专业可以考虑在运营线路上设置若干个车辆临修、小修和例检的工作点。这样,一方面可以减少现场工作中路途往返所占用的时间,另一方面能加快现场设备故障处理速度,减少因设备故障对正常运营造成的影响。具体的组织形式运营企业要根据管理线路的数量、在城市中所跨越的区域、客运的要求、当地轨道交通发展规划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才能确定一个比较合适的方案。
四. 技术管理
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实际工作出发,重点则在于技术应用方面,在部分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考虑技术开发工作。对此建议管理工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资料管理
技术资料是保证技术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在设备管理工作中通常需要掌握设计、施工、设备制造及维修等方面的技术资料。除了维修方面的资料可由企业自己完成外,其它的都要企业以外的单位提供。因此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是转化外单位的有关技术资料,即根据设备运行和运营生产的实际需求,把外单位的格式、内容详细程度等各不一致的资料统一成按本企业要求的资料。在设备维护、更新过程中还会对其不断修改完善以及产生新的维修资料。
由此在资料管理方面将主要是三项工作:一是资料的制作和完善;二是资料的保管;三是资料的分发。由于设备维护和更新总是在不停地开展,因此这些工作将伴随设备管理工作始终在进行,其工作量也是相当大的。为提高效率,可考虑将这些工作主要放在各专业设备主管部门进行,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资料制作和完善工作;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负责资料保管和分发。在此,充分利用计算机提高工作质量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条件允许,要在每个专业部门建立CAD室,但至少也要建一个为各专业部门服务的CAD中心。同时还要把所有资料计算机数据化,建一个数据中心为企业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创造有利条件,这将使所有员工通过内部网络以最快速度查阅资料成为可能。
2.标准与规程
标准与规程是工作开展的依据。通常企业是根据国家或行业协会颁布的有关标准来执行的。但由于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起步较晚,可执行的标准还不多,因而给企业开展工作带来一定难度。从我们的国情来看,目前比较可行的是:依据相近行业(如铁道、公交等)的已有标准,或者参照国外有关标准。但对企业而言,都不能全盘照收,需要对其修订以符合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要求。这些工作如果能结合企业质量管理有专门部门负责,逐级分解,具体由各部门专业技术人员操作,将会有较好的效果。
企业规程则由企业自己制订,主要有技术、安全、行政等方面的规程。在设备管理中主要涉及的是技术和安全规程,由于设备种类多且在不断发展变化,因此对规程也要不断修改完善。这些工作应该成为专业技术人员的日常工作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每隔一定时期企业还应组织力量更新规程的版本,以便适应实际生产需要。同时这些标准和规程还应该作为企业职工技术培训和班组学习的主要内容,加强职工的标准化意识,规范日常工作行为,提高整体技术水平,创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3.计划工作
计划工作的质量将对设备管理的效率和生产成本产生重大影响。为做好这项工作,企业总部最好要设专门的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出近期和长期的工作目标。计划工作则是根据这些目标进行细化,制订成可操作的文件。在设备管理中关键是做好生产和资金两方面的计划。
根据现有的经验可考虑从基层技术部门和企业总部的专门管理部门两方面同时进行计划工作,但两者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基层技术部门计划工作重点放在本专业本部门近期和长期例行工作内容、进度的安排及资金分配;改造更新项目的初步准备(可行性调研、技术方案、资金要求等);其它与生产相关的工作(如设备国产化等)。企业总部的专业管理部门则要重点去做企业近期和长期总体工作目标的制定;统筹汇总各专业部门完成的各类初步计划;协调各部门之间计划工作的衔接;为各部门提供有关信息(如可使用的资金情况,企业将要进行的大型活动等)。在工作时间上双方有个时间差,因此一般情况下一年初企业总部的专业管理部门就要完成做下一年度计划的要求文件,并及时下发到各基层部门;至年中各部门的初步计划就要集中到总部,经过汇总和审批成为最终执行的企业工作计划;年底前要把该计划交给具体执行部门。此外,年中时还要考虑对当年度计划进行修订以及对长期计划进行补充和修改等工作。
总之,所有与生产相关的工作都应制定计划,实际生产活动要围绕这些计划展开,当出现偏差时要及时分析原因,修正计划。这样可使管理工作始终处于有序运作之中,提高企业管理者对企业整体的控制能力。
4.质量控制
质量是企业的生命,对于公交企业尤其如此。把其列入技术管理的范畴是想考虑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提高质量控制水平,保证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因此有一个完整的控制体系和先进的检测设备必不可少。完整的控制体系中重要的是职责明确,每一级人员所管的范围以及应该承担的责任都要非常明了。对此需要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每个岗位上配备合适的人员。对安全要求高的设备还必须进行双重或多重质检,质检部门应该装备较先进的检测仪器设备。另外还要加强生产部门生产工具设备的检查,保证其良好的状况。
建立一个质量控制体系要取决于企业采用的管理组织结构、企业标准、人员技术水平、岗位分布状况等多种因素,因此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建怎样的质量控制体系。
五. 硬件配套
现代化的运营企业在设备管理工作中离不开先进的硬件设施,尤其在当今新技术高速发展,硬件设施对工作质量、效率、安全性等影响越来越大。因此选择合适的硬件设施对企业提高人员利用率、降低成本、塑造企业形象等方面都会产生积极的作用。
1.生产设备
生产设备是运营企业设备管理的主要对象,也是轨道交通运行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包括车辆、路轨、供电、通信与信号、车站设备及其它辅助设备等多种设备。对于新建线路这些设备的选择目前在国内还主要由建设和设计部门决定,从长远发展角度来看运营企业应该与上述部门共同选择生产设备。对于老线路在设备更新时主要由运营企业自己来选择这些设备。
在选择这些设备时应尽量考虑性能优异且已运用广泛、型号较新的设备,以及相对较长的使用寿命(要根据不同的设备及使用条件分别确定,国外企业一般考虑平均为30年)。对新线路要注意为今后设备更新提供方便;对于老线路更新则要注意与原设备的相关设备的匹配和再发展的因素。至于生产商最好是该行业的世界著名企业,目前从事轨道交通设备生产的国际性大企业之间一方面竞争十分激烈,另一方面合并或转卖也非常频繁。因此选择时必须要认真考察生产企业的真实状况,但主要还是根据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及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从区域性和服务的快速要求等方面考虑,建议要把重点放在国内的佼佼者上。
2.管理设备
管理设备通常是各级管理者日常使用的一些设备。其中计算机及辅助设备在现代化企业已被广泛应用,对运营企业而言作用更大。运营企业的工作点分布在城市的各个区域,当前处理日常工作时只靠电话或传真渐显不够,建立企业内部自己的计算机管理网络已是形势所需。这不仅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而且通过INTERNET可以加强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为企业树立国际形象,提高企业知名度,增加市场竞争力。因此管理设备中要重点考虑计算机及辅助设备的配置。此外为有关管理和生产人员配备适量移动通讯设备也很有必要,这不仅可大大加快处理紧急事件的速度,也会帮助提高工作效率。其它各种管理设备企业应根据实际需求适时、适量配备。
3.生产工具
生产人员需要合适的生产工具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良好的生产工具还可有效防止工作时发生意外。因此,生产工具的选择主要是适用性,尽可能配专用工具。根据轨道交通生产设备安装和使用的实际情况,部分工具可能还需要企业自己开发研制。在使用的同时,加强对工具的检查也很重要,发现有问题的应该及时处理。检测设备作为特殊的生产工具在工作中必不可少,但这要针对生产设备的不同要求适当配置。部分检测设备可能使用的频率不高,这时要考虑配置的数量,有时也可几个部门合用一种仪器。同样要对其认真检查,尤其是测量设备更要定期(或定量)严格检查,部分要求较高的还应送到社会专业机构检查。
4.运输设备
在运营企业的实际生产中运输设备可分两个方面考虑。一是用于场内运输,这主要包括基地内物件的运输和线路现场(包括车站及附属设施)维修施工所需的运输。这些运输设备可考虑采用电平车、液压车、人力车、起重机及改装或自己研制的运输设备,对于在线路上还要配各种用途的内燃机车,电力机车等工程车辆。另外是用于场外运输,这主要是在企业以外场合人员及物品的运输。这些运输设备可考虑选择各种用途的汽车(重点考虑各专业所需的工程车)、摩托车(包括助动车)、人力车等车辆。这些运输设备的配备状况会对人员使用、工时利用率、抢修速度等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企业要根据人员状况、工作点的分布、现场条件等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合理选择种类和数量,而且宜考虑把其直接分配到使用现场。
5.工作环境
在现代企业中越来越重视员工的工作环境。由于行业特点轨道交通企业的一部分工作场所可能在地下或者室外,其先天工作环境并不理想,因此更需企业对此重视。企业要考虑把人员常驻的工作场所尽量安排在地面上,把工作室、更衣室和休息室分开,并配有盥洗设施,有条件的还要配备餐饮设施。要为长期在室外的员工,提供设施良好的休息场所。此外还要考虑整体后勤设施配套,室内装饰和绿化与工作特点相协调等,努力为员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空间。同样也不能忽视设备的工作环境,避免不同种类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完善废水、废气的排放条件,控制噪音、刺激性气味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一些高级的设备还应考虑温度、湿度、气压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为其提供适宜的工作环境。此外,外部环境还与企业的形象密切相关,因此这不仅需要把清洁卫生、绿化和环境保护工作做好,还要重视环境布置的创意,突出企业的精神面貌。
六. 安全管理
安全工作对设备管理的重要性是其它工作所不能替代的,尤其在现代化的运营企业里这已与高新技术紧密结合起来,是确保整个系统顺畅运行的关键。由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设备分布点较为分散,而且部分设备无人值班看护,因此设备管理的安全工作宜以事先控制为主,积极准备事中、事后控制方案;技术防范为主,结合人工预防。所谓的事先控制就是指安全预防工作。设备安全管理重点在防患于未然,这需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来保证。因而在企业内部要有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从事安全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安全监督的工作;各级管理组织的第一负责人直接负责安全工作,现场工作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积极准备事中、事后控制方案是指认真考虑可能的突发事件,准备各种对付和补救措施,即使有意外的事件发生,要把影响面控制在最小范围内,把不直接影响运营、危及乘客人身安全作为第一原则。
在技术防范方面重点考虑设备预防性测试、遥测遥控、录音录像和数据记录等方面的工作。合理使用先进的仪器仪表则是做好技术防范的关键。人工预防主要考虑根据各种技术规程进行的周期性检查、日常抽样检查及质量检验等方面的工作。对员工进行长期的安全教育,培养员工的安全责任意识是人工预防的重点。现代的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和技术管理密不可分了,良好的专业技术水平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础,因此强调专业对口有助于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七. 物料管理
物资材料是企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成本控制的主要对象,因此在设备管理工作中要把物料管理作为一项重点。根据运营企业工作空间分布面广、物资材料的品种繁多的特点,可考虑各专业部门分别管理相关的生产物资和生产工具,由他们根据各自生产的需要设置仓储点、确定物料数量等。企业总部可设一个部门负责整个企业物资管理;协调各专业部门之间生产物料的流通;以及后勤等其它非生产性物资的采购、保管等工作。这样比较有利于成本的清算和控制。在物料管理中除了新的物资材料外,还有废旧物料的管理,尤其对一些已不能使用的大型物件要积极寻找合适的对象尽快出售,所得资金则计入企业收入。对一些有毒、有害的废料还必须作特别处理,部分可能还要请社会专业机构处置。对于一些经维修后仍能使用的旧物资要列入正常流通环节加以管理,一些危险物品则要设专门存放点由专人负责。在工作中则应尽可能借助计算机,这样可有效提高效率,减少管理人员。通过INTERNET还可以迅速地了解市场信息,与各地厂商建立密切的联系。
八. 节能与环保
现代化企业对节能与环保工作也越来越重视,设备管理工作更与此密切相关。世界性的能源紧张和环境问题促使各家企业大量使用节能和利于环保的设备,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也是能源消耗较大和容易对环境产生污染的企业,因此在选择所使用的设备时要更多地考虑上述情况。
对运营企业而言主要能耗是电力,因而节能工作可从两个方面重点考虑节约电力:其一是掌握电力使用的实际情况,一方面抓住损耗的主要环节,采用新材料、新工艺设法降低损耗;另一方面减少非生产性用电,应用节能型设备降低电力消耗。其二是积极寻求替代型电力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潮汐等发电的电力,这些电力设备在国外已有较多应用,有些也可在运营企业内推广使用。
轨道交通运行时较严重的污染是噪音和震动,特别是在地面上车辆运行穿越人群和房屋较密集的区域时,情况会更差。另外废水和废气的排放也是容易产生污染的。对此,最理想的是在线路设计时就加以特别考虑,对运营企业而言则要加强监控,采取积极的防范措施,及时更换不适宜的设备,增加相应的处理设备,尽力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要切实做好上述工作,不仅需要从意识观念上加以重视,而且还要求有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从企业对社会所承担的义务而言,企业应义不容辞地完成这些工作,但就运营企业实际的经营而言,可能会加大企业成本控制的压力。因此,政府部门对此要加大对运营企业的支持力度,可考虑通过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帮助企业解决资金方面的困难,通过加强协调科研机构与企业的联系提高企业的技术能力。现代轨道交通设备的主要特点是专业领域广、自动化程度高、更新发展快,因此对管理的要求相对较高。但是就和其它的工作一样,影响设备管理的主要因素还在于人。本文仅仅是从设备管理工作本身出发,根据国内外轨道交通运营企业的部分成功管理经验从几个方面简单地谈了对现代轨道交通设备管理工作的一些想法,在实际工作中还应该结合企业的人员情况综合考虑设备管理的措施方法。
您已经是筑龙网VIP会员,资料购买以后在VIP会员有效期内都可以进入“我的资料馆”免费下载,不会重复扣币。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