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围堰的施工围堰施工方式的选择应根据河道口的宽度、实际水深以及其它主客观情况进行合理选择。在围堰全部完成且加固措施的设置全部结束后,即可开展抽水作业。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条件,本工程围堰采用全段围堰法。本工程导流方案为枯水期全断围堰法截断水流,期间河水采用分流形式。根据该导流方案,本工程在开工后首先进行临时设施建设,在具备围堰施工条件后立即进行上、下游围堰填筑,填筑至设计高程后立即进行围堰及基坑左右两侧“闭气”,即高喷板墙施工。填筑时,采用斜坡振动碾压实。压实过程中采用了斜坡碾压与砂浆固坡相结合的施工方法。在基坑抽水完成,具备施工条件后立即进行泄水闸水下部分施工,并于枯水期内完成所有水下结构施工,并开始拆除围堰。根据招标文件要求,同时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选定本工程的导流标准枯水期10a一遇洪水(P=10%),相应水位为14.1 m,导流时段为11月至次年3月。 2.4.1 上游围堰上游围堰采用土石结构围堰,两侧坡比均为1:2.5,堰顶高程15.1 m,堰顶宽5.0 m,堰底宽40.5 m,堰体两侧坡脚为堆石体,堰体防渗结构为黏土芯墙,芯墙顶宽2.0 m,两坡比均为1:0.5,以芯墙为中心两侧对称填筑砂砾料,在砂砾料的坡面铺1250px厚石渣,堰顶铺30 cm厚石渣,堰体下部河床为含砾粗砂层,具有透水性,采用高喷板墙进行防渗。
2.4.2 下游围堰下游围堰为均质黏土结构,两侧坡比均为1:2.5,堰顶高程10.5 m,堰顶宽3.0 m,堰底宽13.0 m,在堰体两侧坡面铺50 cm厚石渣,堰顶铺30 cm厚石渣,堰体下部河床为含砾粗砂层,具有透水性,采用高喷板墙进行防渗。由于基坑下部为含砾粗砂层,有透水性,为保证基坑内施工正常进行,在上、下游围堰堰体下部及基坑左右侧进行高喷板墙施工,防止外部水流渗入基坑。
3 施工中应注意的事项常注意以下3项:
1)围堰防冲:迎水坡脚抛投大石,防止水流对坡脚冲刷、掏空围堰。
2)围堰的拆除:选择围堰形式和材料时,就应该考虑到工程完工后的拆除问题。需要拆除的水下部分非必要情况下就不要用过大的块石、混凝土块体和钢筋笼等填筑。随着水位下降逐层拆除背水坡和水上部分。而最后的拆除工作则在枯水期进行。
3)接头部分:土石围堰与岸坡的接头主要通过扩大接触面和嵌入岸坡的方法,以延长塑性防渗体的接触渗径防止集中绕渗破坏。
4 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法
4.1 高喷板墙的施工工艺流程高喷板墙的施工工艺流程。
4.2 高喷施工参数在正式施工前先选择代表性地段进行高喷试验,根据试验结果并结合自身施工经验。经过高喷灌浆后,渗透系数K≤1.0 X 10?⁵cm/8,达到了设计标准。基坑的排水量大大减少,为后续的施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5 结论
本工程采用土石围堰,结合高喷防渗墙技术,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围堰安全性及防渗效果大大提高,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减少了基坑排水工作,降低了工程造价,节约了施工成本。
0人已收藏
0人已打赏
免费0人已点赞
分享
农田土整
返回版块5.03 万条内容 · 121 人订阅
阅读下一篇
生态水利视域下的河道治理过程研究一、生态水利工程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原则 1. 增加河流形态的空间异质性的原则 如果一个地区充斥着单一的小生物的环境,那么这个地区的生物量就会很少。反之,如果这个地区的生物环境内的空间异质性越高,那么就会创造出更多的小生物的环境,生物的多样性自然而然就会增加,生物的密度也会提高,整个生态系统就会更加完善。2 1世纪是人类活动日益频繁的时期,因此许多大规模、持续时间长的治理河流的工程就产生了。但是这些频繁的人类活动对河流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比如:河流生境的多样性减少,变得单一枯燥。许多自然的河流出现渠道化的现象以及非持续化的现象加重。这些问题使得河流的生态系统遇到不同程度的退化问题。而生态水利工程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为了提高河流环境的生物多样性以及恢复周围的环境。一般人们会对生态水利工程产生一定的误区,比如认为生态水利工程就是在河流的周围种植一些花花草草,将周围进行一定程度的绿化。或者是简单的认为引进一些鱼类和鸟类到河流的生态区。其实,生态水利工程并非只是提高生物的多样性,而是重点放在河流异质性的提高上。只有提高河流形态的异质性,才会更加符合自然河流的地理学原理,才能为生物的多样性创造更好的条件。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
全部回复(4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回复 举报
回复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