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在线论坛 \ 装配式建筑 \ 行业政策 \ 推动保障性住宅建筑工业化的探讨

推动保障性住宅建筑工业化的探讨

发布于:2017-06-28 13:43:28 来自:装配式建筑/行业政策 [复制转发]
1999年国务院转发了建设部等八部门提出的《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和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此后,我国开始大力推进住宅建筑工业化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一些较为成熟的工业化技术也开始应用于住宅项目中。但总体而言,推进速度缓慢,工业化技术应用较为有限,绝大多数住宅的建造方式仍以传统粗放型生产方式为主,与工业化水平和劳动生产率都较发达国家有很大的差距。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住宅的大规模建设是促进建筑工业化的根本原因和强大动力。而目前,大批量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为推进我国住宅建筑工业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和发展空间。


一、住宅建筑工业化的优势
住宅建筑工业化,指的是改变传统住宅生产方式,运用现代工业化的组织和生产手段,对住宅生产全过程的各个生产要素通过技术集成和系统整合,达到建筑设计标准化、构件生产工厂化、住宅部品系列化、现场施工装配化、土建装修一体化和生产经营社会化,形成有序的工厂化流水式作业,从而提高质量和效率,并且降低资源和能源消耗。简单地说就是住宅的主要构成部分(如墙体、梁、柱、楼板以及楼梯)均在工厂预制生产,然后运到工地对这些构件和部品进行搭建组装。与传统建筑技术相比,住宅建筑工业化具有以下五大优势。一是预制构件提前在工厂里流水化生产,现场装配,工业化程度高。一些构件和部品在预制时可进行集成或复合,减少现场施工工序,提高效率。如当前应用最多的工业化技术就是预制装配式外墙板,可将外墙和外保温系统集成在一起制作完成。二是成型模具和生产设备可重复使用,工厂内生产用水可循环利用。工业化使用的定型钢模具通常可以重复使用上百次以上,报废后还可回收再利用,大大减少了模板消耗,节约资源与费用。三是预制构件标准化,尺寸精度高,有利于保证工程质量。比如对预制装配式外墙,由于在工厂制作,外窗洞口尺寸误差可以控制在毫米级,安装精确、严丝合缝,从根本上解决了外窗渗漏问题。四是现场装配、连接可避免或减轻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采用建筑工业化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现场施工条件差、管理难度大的传统施工现场状况,降低扬尘、噪声污染,减少浪费和建筑垃圾,有利于保护环境,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五是工程施工周期短,劳动力资源投入少,机械化程度高,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得到有效缓解。这对于当前建筑业不断加剧的“用工荒”情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有资料表明,住宅的预制率一旦达到37%,就可以节约用水36%,节约用电31%,垃圾减少83%,材料损耗减少60%,节能50%以上。在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住宅建筑工业化水平很高。从日本、美国、香港地区以及一些欧洲国家住宅工业化发展经验来看,通过建筑体系标准化、技术应用集成化建造的住宅,既能满足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又能提高住宅的综合性能。更为重要的是,住宅建筑工业化符合建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节能环保,是发展低碳建筑、绿色建筑的重要途径。


二、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一)世界各地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住宅工业化的起源,最根本的原因是城市住宅的巨大需求。20世纪50年代,二战后的欧洲由于战争的破坏和人口的增长,住宅短缺严重,劳动力又不充足,一些国家和地区为解决房荒问题,掀起住宅建筑工业化高潮。


欧洲以法国为代表,早期是为了解决数量问题,施工企业与设计公司联合开发出“结构一施工”体系,预制厂根据来图加工制作,模板并不标准,可以根据设计进行加工和调整,构件生产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经过二十年的实践,工业化住宅进入质量阶段,法国国家住房部开始推广样板住宅,通过设计竞赛确定了大概25种样板住宅,也就是标准化住宅,设计图纸公开,所有厂家都可以生产。后来又通过建立模数协调规则来建立一种通用构造体系,向开放式工业化过渡。美国工业化住宅雏形是汽车房屋,真正的住宅工业化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对住宅要求面积更大,功能更全,外形更美观。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美国联邦政府住房和城市发展部(HUD)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到今天。早在1955年,日本为了推动产业化的发展,制订了一个住宅建设10年计划,并且在随后每过3~5年就作一些修正。这10年被称为战后复兴时期。接下来的20年是其高速增长期。在这个阶段,其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和产业政策,对促进住宅的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香港的工业化在1953年开始起动,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为了解决越来越多人的住房问题,香港政府启动了公屋计划。从20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香港公共房屋设计型式几经演进,这一过程促成了香港住宅设计的标准化,从而推动了施工预制装配化,为推进住宅工业化发展打下了基础。2002年,在所建公屋中,预制构件的混凝土方量约占建筑钢筋混凝土总方量的17%。到2007年,包括整体式厨卫及结构墙体,其比例提高到65%。由此可见,预制混凝土构件的应用发展迅速。

综观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实践,住宅建筑工业化从启动到成熟需要一个过程,通常都经历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产品质量和注重节能环保三个发展阶段。0目前,美国每16个人就有1个居住在工业化住宅中;日本高层集合住宅中的85%使用预制混凝土技术,占全日本住宅总量约50%;法国的预制技术已形成成熟的与之匹配的技术和行业平台;香港截至2007年底已有65%的住宅项目采用了预制技术;新加坡从1981年开始推广工业化建筑,目前79%的组屋采用了预制技术。   

(二)我国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我国大概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时候就开始了“三化一改”,即: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工厂化、施工机械化和墙体改革。其最终目标是实现建筑工业化的高质量、高速度、高功效和低成本。在技术方面,预制混凝土产品应用较为广泛,包括预制梁柱、预制楼板、预制混凝土墙板等,在80年代中期达到鼎盛。但在进入90年代后,由于拼装结构的设计问题以及预制构件加工精度和生产工艺落后等原因,导致预制拼装房屋经济上缺乏竞争力,建筑质量难以满足要求,预制构件逐步被取代,业内也停止了对预制技术的研究,预制装配技术被淘汰了。

1998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成立,1999年《关于推进住宅产业现代化提高住宅质量若干意见》出台,首次提出了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概念。国内的住宅产业化工作主要集中在住宅部品的研发和生产上面,从1998年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成立开始到2005年为止,中心陆续批准建立了几个国家级的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但由于技术的配套与标准、审批和验收、成本等等问题,住宅产业化在市场推动方面进展缓慢。2006年6月,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新增加了两类产业化基地。一类是试点城市,第一个住宅产业化试点城市授予了深圳市。另一类是以房地产开发商为龙头整合住宅产业链上的企业形成的企业联盟,属于开发应用型的产业化基地。经过申请,万科成为了第一个获得国家住宅产业化基地称号的房地产开发商。

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住宅产业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而提高工业化水平促进住宅产业化和现代已成为我国住宅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当今的住宅产业化技术与20世纪80年代不可同日而语,施工技术已不是障碍,关键在于社会认识和设计理念的更新。

三、推动保障性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必要性分析
1 推动建筑工业化是完成保障性住宅建设任务的客观需要。早在1995年我国就提出了“安居工程”,也就是保障房的雏形,之后又提出建设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住宅保障政策,以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但真正开始大规模建设保障性住宅则是2009年之后。2011年国家发改委提出,要进一步提高住房保障的水平,未来五年,要建设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万套,2011年1000万套,2012年1000万套,后面三年还有1600万套,使保障性住房的覆盖率达到20%。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非常庞大的建设计划,各级地方政府已开始积极落实保障性住房的建设任务。在未来的三至五年内,保障房建设的时间紧、任务重,在当前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又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传统建造方式很难完成保障性住宅的建设任务。因此,推进住宅建筑工业化是非常必要的。


2 推动保障性住宅建筑工业化是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在要求。可持续发展强调节约资源、绿色环保、循环利用和节能降耗,而传统建筑技术显然不符合这一要求。建筑业是能源、资源消耗极大的产业,在住宅建设中推动工业化技术,不仅对住宅产业,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 推动住宅建筑工业化是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住宅产业现代化,也经常被简称为住宅产业化,早在1994年就在科研设计领域被提出。建设部在1996年发布了《住宅产业现代化试点工作大纲》,将住宅产业现代化定义为“用现代科学技术加速改造传统的住宅产业,以科技进步为核心,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全面提高住宅建设质量,改善住宅的使用功能和居住环境,大幅度提高住宅建设劳动生产率。”由此看出,对住宅产业进行现代化改造的主要内容就是实现住宅生产的工业化。之后,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住宅产业现代化的内涵不断丰富,还包括住宅产业的市场化、信息化、低碳化等内容。但就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看,推动住宅建筑工业化仍然是实现住宅产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

4 推动建筑工业化是提高保障性住宅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住宅性能和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传统粗放的建筑生产方式越来越难以满足这种要求。保障性住宅是一项民生工程,它的质量好坏尤其得到各方关注。住宅建筑工业化是以标准化、系列化和工业化为前提,能够保证部件生产的同质化,避免传统施工方式存在的质量通病,全面提高保障性住宅的品质,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居住要求。

(二)可行性分析
1 保障性住宅的特点和广阔的市场前景,为建筑工业化提供了有利条件。保障性住宅通常具有户型面积较小、建筑设计简单的特点,非常易于标准化和工业化生产。而且,如此大规模的保障房建设需求,很容易形成住宅产业的规模效益,从而降低住宅建筑工业化的成本。这对于有识的房地产企业,无疑是一个具大的市场机会。

2 世界各地成熟技术和先进经验,可以为我国住宅建筑工业化发展提供很好借鉴。一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住宅工业化经过了以住宅建设的数量效率为主和提高质量性能二个发展阶段,开始进入以可持续建筑为理念的第三个阶段,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技术体系和经验,这对于促进我国住宅建筑工业化发展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3 国家重视和政策扶持将为住宅建筑工业化提供有力的支撑。自1998年以来,国家出台了若干政策文件和技术措施,鼓励扶持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成立了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制定了住宅产业化技术政策与国标《住宅性能评定技术标准》,推出了国家康居住宅示范工程及其技术体系,建立了住宅产业化示范基地等等。这些政策和措施为促进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外部环境和制度条件。

四、推动保障性住宅建筑工业化的问题和对策
保障性住宅的建设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需求和推广平台,但目前要想大规模推进住宅建筑工业化技术,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既有技术层面的,也有成本、制度层面的,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成为建筑工业化发展的巨大障碍。

(一)技术层面的问题和对策
1 目前工业化的主要技术问题不是技术本身,而是技术标准。欧美、日本、香港等地预制装配式住宅技术已用了几十年了,技术问题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已经比较成熟,我国可以直接学习和引进。但是这些技术和国内现行的建筑技术标准、规范不兼容,即所谓“超限”。这种情况就使得设计、审批、验收无标准可依。因此,我国必须尽快建立我国住宅建筑工业化的技术标准和相关规范,包括建筑设计、构件运输、装配施工、竣工验收和质量评价等方面,建立住宅建筑工业化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在万科集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同济大学和其他一些科研院所的推动下,国家和一些地方已经开始预制装配混凝土结构规范的编写,包括国家的预制装配式建筑技术标准和上海、深圳等地工业化建筑技术标准。   

2 目前我国进行住宅部品生产的企业数量少、产品类型有非常有限,部品生产标准和质量标准还没有建立。因此,要大力发展通用住宅部品,逐步形成系列开发、规模生产、配套供应的标准化住宅部品体系。要根据工业建筑体系的要求,研究建立住宅部品体系、部品认证体系,积极推广先进、适用、符合标准化和模数化的住宅部品和构件。

3 加强住宅建筑工业化技术的引进和开发,进行关键集成技术攻关,做好住宅体系及集成技术的转型换代与技术创新。我国发展住宅建筑工业化,一方面要引进借鉴,另一方面,还要结合我国特点,进行集成创新。要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过程中坚持住宅建设可持续发展,走一条符合我国国情和特点的新型住宅建筑工业化道路。

(二)制度政策层面的问题和对策
1 房地产开发企业是推动住宅工业化的主体,由于保障性住宅的特殊性,与一般商品房相比企业利润较低。而住宅建筑工业化初期成本往往是比较高的,需要大量的前期研发投入,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平均成本较高。因此,政府应制定相应的产业扶持政策和税费优惠政策来促进住宅工业化的发展。从日本的经验来看,日本政府在住宅工业化的初期给予了大量投入,很多研发经费都是政府通过经费补助的方式提供给企业的。目前,我国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住宅工业化研究与实践的企业还非常少,应尽快建立相应的激励制度,调动开发企业应用住宅建筑工业化技术的积极性。

2 具体的扶持政策和优惠制度包括研发经费补贴、税收减免、贴息贷款等财政金融政策,也包括建筑面积豁免、容积率或建筑高度限制放宽等非财政政策,还可以对报批、报建等程序开辟绿色通道以减少工业化项目的审批周期,提高效率等行政审批措施。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促进企业应用住宅建筑工业化技术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业化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增加。之后,通过社会化、规模化地生产,成本会逐步降低,政府在适当的时候就可以取消这些优惠政策,产业自身也进入了一个良性发展的阶段。另外,还可以考虑对购买工业化住宅产品的消费者,在契税、房贷利率等方面减免,以起到在政策层面引导消费倾向的良好效果。

3 加大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宣传和引导,可以在保障性住宅以及其他政府投资的项目中建立示范工程,发挥住宅工业化技术的示范作用,带动住宅产业化发展。另外,扩大住宅产业化基地的范围,增加一定的政府投入,对促进住宅建筑工业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

五、结语
住宅建筑工业化是随着住宅建设发展而出现的一个必然趋势,也是住宅工业现代化不断向纵深发展的结果。保障性住宅建设和建筑工业化发展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大规模保障性住宅的建设,为促进住宅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市场需求和良好的推广平台;建筑工业化可以为保障性住宅的建设提供更为理想的方案。万科作为国内房地产领域的龙头企业,已经在北京、上海、深圳和南京等地将住宅工业化技术应用于保障房项目建设中,并取得了较好效果。在保障性住宅建设中大力推行建筑工业化技术,不仅能够保证工程质量,提高效率,节能降耗,减少对环境的影响,而且有利于提高我国住宅建设的工业化水平,促进住宅产业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这个家伙什么也没有留下。。。

行业政策

返回版块

2911 条内容 · 53 人订阅

猜你喜欢

阅读下一篇

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效益评价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预制混凝土结构的初步运用阶段是从预制构件开始的,1891年巴黎公司Ed. coignet在Biarritz的俱乐部建筑中率先使用了预制混凝土梁。20世纪初,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开始建造由预制混凝土构件组成的结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由于战争的破坏,急需建造大量建筑物,促使预制混凝土结构以其施工速度快、建设工期短、产品质量高,并能节约大量劳动力等优点长期处于发展和应用阶段,在工程领域中发挥着较大的怍用。

回帖成功

经验值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