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息来源:泉州日报
南安仑苍镇大泳村的这幢别墅就是像拼积木一样搭建起来的。(资料照片)
“装配式建筑”在泉州悄然兴起,泉州市首个试点项目——泉州市图书馆已在建设中,明年所有县区全部试点,全市新开工试点面积将达50万平方米以上——
【核心提示】
搭好钢架,起重机从地面缓缓吊起一块预先在工厂做好的预制板,4名工人将预制板拼装到架子上,便可继续下一道工序。近日,泉州市首个“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泉州市图书馆项目已在进行第3层预制梁、板的安装工作。而就在不久前,南安仑苍镇大泳村一居民也像“搭积木”一样,2天内神奇般地盖起一幢别墅,引发群众围观和热议。
这种建筑方式被业界称为“装配式建筑”,即在生产基地先做好板、柱、梁等预制板,再运到现场一块块拼装。与其他工地相比,现场的噪音、扬尘和水污染大幅减少,还降低人工成本,目前在发达国家及国内的个别城市已普遍推广。今年6月底,《泉州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实施方案》印发,明确提出了针对性的扶持政策。随着泉州市今年5个试点项目的稳步推进,以及市民自发地大胆尝试,这种建筑方式已在泉州悄然兴起。
□本报记者 王树帆 陈灵 实习生 白潍鑫 文/图(除署名外)
泉州市首个“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泉州市图书馆效果图
案例篇
市图书馆工地: 10分钟安装一块楼板
11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泉州市公共文化中心市图书馆的工地上,在预制板构件放置区域,一块块制作好的混凝土板和梁整齐叠放。在福建第五建筑工程公司工程部主任付志宏的引领下,记者来到第3层。这里已用钢筋搭好架,4名工人将起重机吊上来的预制板拼入钢架中,不到10分钟,一块板便拼好了。
“按照传统作业方式,要先搭架、支模、绑扎钢筋、现浇混凝土,装配化施工则省去了支模环节,大大提升了效率。”付志宏说,市图书馆项目一共7层高,作为泉州市首个“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采用传统与新工艺相结合的方式,预制率为15%,一共需要2268块板和597条梁。
大泳村别墅:
2天建好300平方米别墅
此前,记者也曾到南安仑苍镇大泳村,见证了一幢别墅如何在2天内搭起。现场看不到流淌的砂浆水泥,也听不到嘈杂的搅拌声,一切看起来很整齐。从外面看,整栋别墅的外部框架已搭建完毕,与普通的建筑并无区别,三层楼皆采用闽南传统红砖的建筑风格。走进里屋,一楼的天花板由6块楼板组成,每块楼板间有明显的拼接痕迹。再细看,墙体与墙体之间也有拼接的缝隙,据介绍,连接处打了孔,并用一种特殊的螺栓将墙体牢固地锁紧。
装修工人介绍,盖别墅前,已按传统方式提前一个月打好地基。而房子所用的楼板、门窗、墙柱等都是在杭州基地预制好后运到这里,再一块块拼接起来,只用了2天就完成。该栋别墅总建筑面积近300平方米,每平方米造价3000多元。
泉州市图书馆项目采用传统与新工艺相结合的方式,预制率为15%。
优势篇
据悉,在美国、日本、欧洲等地,住宅部分的“装配式建筑”比例最高已达到80%以上。“装配化施工不仅节约成本、保证质量、提升效率,而且节能环保。”付志宏说,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经济效益上看,都值得大力推广。
高效保质:
机械化批量生产 质量稳定安装提速
福建省建惠建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汪洋昆表示,“装配式建筑”是把建筑的大部分构件直接放在工厂生产,免掉传统现浇方式的一些环节。建筑构件的质量和工艺通过机械化批量生产能得到更好的控制和保证,标准化生产还能大大加快安装速度,既保质又高效。
节能环保:
建筑预制率达50% 可省80%的水资源
付志宏举例道,假设单体建筑预制率达50%,便可节省70%的木材和80%以上的水资源。钢模可重复使用上千次,而传统的木模最多只能使用6次。同时,由于作业量少,粉尘、噪音和水污染显著降低,是真正意义上的节能环保。
节省人力:
减少15%-20%的人工 提升安全系数
“当单体建筑预制率达50%时,还能减少15%-20%的人工。”付志宏说,现在40岁以上的建筑工人逐年减少,人工成本也越来越高,采用装配化施工是产业转型的需要。另外,预制板在工厂制作,工厂相对稳定的工作环境与复杂的工地相比,工人作业安全系数更高。
在泉州市首个“装配式建筑”试点项目—泉州市图书馆项目工地上,工人在进行预制板的吊装工作。
政策篇
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用10年左右时间,使“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达到30%;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推广“装配式建筑”。
为加快推进泉州市建筑产业的转型升级和现代化发展,进一步推动泉州市生态文明城市建设,6月底,经泉州市政府研究通过,《泉州市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印发。一系列的利好消息使“装配式建筑”产业迎来发展的春天。
明年所有县区试点装配式建筑
《方案》提出阶段实施计划,2016年-2017年为试点示范期,重点推进晋江市、惠安县建设建筑产业现代化生产和服务基地(园区),实施部分政府性投资项目和部分商品住宅房项目试点。明年,全市新开工试点面积达50万平方米以上,单体建筑装配率达15%以上,其中市级管理项目、晋江市、惠安县新开工试点面积各10万平方米以上,其他每个县(市、区)新开工试点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
2018年-2020年为应用推广期,将政府性投资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全面纳入建筑工业化的应用范围,建立比较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2018年,各县(市、区)应至少安排15%新建建筑面积采用装配式建造,且以后每年增加5个百分点。至2020年,全市建成3个以上建筑产业现代化基地。
2021年以后为全面推广期,逐步实现由政府推动向市场自觉推动转变,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各方参与的建筑产业现代化全面推进局面。
在招标审批补助等方面提供支持
《方案》也明确提出了政策支持,根据省级扶持政策,在试点期内,符合招标条件的政府性投资的工业化建筑试点项目,可以采用邀请招标的方式进行发包,并优先邀请本地区施工企业和经市住建部门认可的本地预制构件生产厂商,作为联合体参与投标。
在行政审批上,相关部门在办理相关手续时应提供一站式、绿色通道服务支持。同时,参与工业化试点的建设、施工、设计等单位将优先被推荐参加“鲁班奖”、“闽江杯”、绿色建筑等荣誉的评审。采用工业化建筑设计的项目,可以增加10%到20%的设计费用。
财政金融政策方面,采用节能减排新材料新工艺的项目,符合相关条件的,可申请专项资金补助,即按项目规定建设期内购置主要生产性设备或技术投资额不超过5%的比例给予补助,最高限额为100万元。
对参与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的企业,通过多部门组织的银企对接会等多种形式,引导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公积金贷款购买按最低首付比例
此外,《方案》提出,对购买采用“装配式建筑”技术的商品住宅、全装修商品住宅的消费者,住房公积金贷款首付比例按照泉州市政策允许范围内的最低首付比例执行;对购买采用“装配式建筑”,且属全装修商品住宅的,可按全装修住宅总价款确定公积金贷款额度。
瓶颈篇
目前,装配化施工在泉州市仍处于起步阶段。记者采访了解到,投入成本高、技术队伍缺乏、社会认知度低等问题,也在制约着行业的发展。
建筑面积较少时
成本相对较高
“大大小小的预制板模具,一个得10多万元,一条生产线1亿元以上,加上运输成本较高,在推广初期,成本将比传统的建筑方式要高一些。”汪洋昆说,等到“装配式建筑”的量做大,成本就会降低。据测算,建筑面积达到10万平方米以上时,随着设备模具复用率的提升,成本可与传统建筑方式持平甚至更低。
专业人才缺乏
推广尚需时日
福建经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阮文新介绍,房地产商万科尝试过“装配式建筑”,但比重并不高,只在楼梯、门窗、楼板等一些环节采用,柱、梁等关键部位还是沿用传统浇筑方式。
一家建筑公司负责人坦言,建筑产业现代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上下游产业链长、涉及面广,但目前整个行业内,无论是消费者、开发商、施工企业、设计单位、监理机构对于建筑产业现代化都还缺乏全面、系统、深入的认识。同时,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也亟须一批建筑工业化专业的设计人才、部品生产和现场装配的产业工人、专业项目管理人才等。这些都决定了全面推广尚需时日。
建议篇
市住建局产业办相关人士表示,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是推进建筑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是建筑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目前泉州市还需在统筹规划、政策支持、社会意识引导、培育龙头企业等方面下功夫,助力这一新兴产业科学健康发展,循序渐进地提高泉州市“装配式建筑”的比率。
逐步降低成本
推动公众接受
福建经发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林国元认为,预制件生产基地的资金投入大,但目前企业融资存在一定困难。他希望政府帮助增加融资渠道,提供资金、税收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同时,在规划土地使用时,优先考虑采用“装配式建筑”,扶持向建筑产业现代化转型的企业。
福建省第五建筑工程公司总工程师吕建星则建议,可以在市政公用项目、保障房等项目上,先试点采用“装配式建筑”,逐步把量做大,从而降低成本、价格,引导社会公众转变意识,逐步接受,形成良性循环。同时,通过提高建筑的环保标准、实施“装配式建筑”住房补贴等措施,推动房地产商参与。
引导企业转型
提升技术水平
“应引导传统建筑企业转型升级,让更多的同行进入这个领域,把产业做大,把氛围做好。”阮文新认为,这就需要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先进企业合作,培育自己的研发团队,提高自身技术水平,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工人队伍。
吕建星表示,每家企业提升技术水平的同时,建议大家抱团发展、整合资源,共同培育几家现代化建筑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带动行业发展。“同时也要统筹规划,根据市场需求量,控制规模数量,防止一哄而上,导致产能过剩。”
全部回复(2 )
只看楼主 我来说两句抢地板